青岛市城阳区:探索城区文明实践“城阳路径”
时间 : 2021-01-04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外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这一年,青岛市城阳区经济逆风前行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为更好的盘点全年工作,充分展示全区今年以来各领域工作亮点,城阳区融媒体中心在爱城阳APP推出了《阳光成果》专栏,全面展示各街道、各有关单位2020年工作亮点,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动员全区上下再接再厉,再鼓干劲,乘势而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城阳区文明办:传播新思想 引领新风尚 探索城区文明实践“城阳路径”

  ●组建了“8+8+10”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660支特色小队、9万余名志愿者,打造“全民志愿·阳光城阳”品牌。疫情期间,组织3.4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成为宣传宣讲、卡口值守、消毒消杀、服务帮办等服务的重要力量。

  ●坚持每周一在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国旗下微宣讲”和“晨学理论5分钟”活动,共推出“国旗下微宣讲”50余期,受众9万余人次。

  ●创新建设了全省首家新时代结婚礼堂,目前已为136对新人举办了新时代婚礼。

  ●自2017年3月开始,每天讲述一个城阳故事,目前已讲述900多个。每周两次在各大媒体同步刊播《阳光城阳,道德力量》微视频,共刊播各类道德微视频80余个,形成刷屏效应。

  ●各部门、单位普遍建立1支以上志愿服务队伍,每月至少集中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做大志愿平台,组建了由20余个志愿服务团队、爱心企业组成的志愿联盟,为探索志愿服务基金运行模式打下基础。

  ●自7月3日“文明实践”积分平台上线后,共有近800多个单位、个人通过平台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为平台增加了近5万的粉丝量,

  城阳区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区,始终坚持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抓手,以服务群众、助力社会治理为着力点,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按照“一三五七”工作思,积极探索富有特色实效的文明实践“城阳路径”,扎实推进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在前列。今年3月份,中央文明办对城阳区文明实践试点工作进行剖析调研,中宣部《宣传工作》刊登城阳区文明实践典型经验做法。

  “帮”上做文章,打造实践品牌

  以“‘帮’字入手,温暖实践”为特色,围绕帮老、帮困、帮病、帮残、帮教、帮事、帮心“七帮”项目,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组建了“8+8+10”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660支特色小队、9万余名志愿者,打造“全民志愿·阳光城阳”品牌。

面对突发疫情,城阳区河套街道文明实践志愿者协助做好核酸检测登记工作

  疫情期间,组织发起了“阳光城阳·全民战‘疫’”志愿服务行动,组织机关党员志愿者、平安网格志愿者、民兵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文艺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等3.4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成为宣传宣讲、卡口值守、消毒消杀、服务帮办等服务的重要力量,筑牢了基层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文明实践的“成色”在疫情中经受了考验。

中国好人徐立强入社区、入学校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夏庄街道上山色峪社区文明实践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在疫情期间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践”上求实效,开展实践活动

  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内容和 “讲帮评乐庆”五种形式,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

城阳街道后田社区宣讲志愿者参与国旗下微宣讲活动

  开展“思想铸魂”文明实践。打造“40分钟”微讲堂,实现“五进讲堂”,即领导干部进讲堂、专家学者进讲堂、先模人物进讲堂、城阳故事进讲堂、草根宣讲员进讲堂。坚持每周一在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国旗下微宣讲”和“晨学理论5分钟”活动,共推出“国旗下微宣讲”50余期,受众9万余人次。

  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围绕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创新建设了全省首家新时代结婚礼堂,为新人举办富有仪式感、喜庆感、浪漫简约的新时代婚礼,目前已为136对新人举办了新时代婚礼。

  开展“文化惠民”文明实践。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区,广大文艺志愿者各显才能,以文化人,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新思想、正能量传播到群众中。如书法文艺志愿者深入社区、单位开展的“一书两传”活动,得到全国文联的高度评价。

全国首个心理健康实践站-瑞阳心语开展面向全国的双线服务

“阳光城阳 萤火之光”志愿联盟启动仪式上,联盟单位为困难家庭捐款

  “新”上出特色,创新实践体系

  创新宣传方式。自2017年3月开始,每天讲述一个城阳故事,目前已讲述900多个,编辑出版《城阳故事》《城阳故事2018》《城阳故事2019》。每周两次在各大媒体同步刊播《阳光城阳,道德力量》微视频,共刊播各类道德微视频80余个,形成刷屏效应。

  创新志愿流程。在全国创新性地建设志愿服务“滴滴打车”模式,以“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积分奖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打造起出门可就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

  创新力量统筹。根据所能所长,各部门、单位普遍建立1支以上志愿服务队伍,每月至少集中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做大志愿平台,组建了由20余个志愿服务团队、爱心企业组成的“阳光城阳·萤火之光”志愿联盟,为探索志愿服务基金运行模式打下基础。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疫情期间,帮助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消毒消杀

  “融”上下功夫,相互赋能借力

  融媒体中心是线上的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中心是线下的融媒体中心。通过加强在“人员、活动、平台、宣传”方面的融合,“两个中心”互联互通、互相借力。

  人员融合。融媒体中心80%以上的主持人、记者都成为文明实践志愿者,他们发挥公众人物影响力大的优势,积极参与婚礼主持、宣传宣讲、“城阳故事”分享、时代新风引领等文明实践活动。同时,部分文明实践志愿者积极争当“草根记者”,为融媒体中心提供了一批鲜活的宣传素材和接地气的视频作品。如积极参与了记录“最美抗疫身影”、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曝光等节目内容。

  活动融合。区文明实践中心发挥统领作用,每月制定统计好三级阵地的文明实践活动计划,给融媒体中心提供新闻线索。同时,融媒体中心又发挥优势,积极参与新时代婚礼、志愿大集、道德模范表彰等文明实践活动的现场直播,及时发布志愿者活动招募等信息,增强了两个中心的活跃度和吸引力。

城阳区志愿服务广场启用仪式暨首场志愿服务大集活动在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天地举行

  平台融合。依托融媒体中心,在爱城阳APP建设“文明实践”积分平台。志愿者通过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可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用来兑换物品、消费、服务和馈赠,也是评选星级志愿者、阳光志愿者的重要依据。自7月3日“文明实践”积分平台上线后,共有近800多个单位、个人通过平台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为平台增加了近5万的粉丝量,提高了爱城阳APP的活跃度、关注度。

  宣传融合。融媒体中心对线下文明实践活动能够迅速及时的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调动起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国旗下微宣讲、新时代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融媒体中心直播、视频等形式,形成刷屏效应。另一方面,在线下的文明实践活动中,也通过暖场采访、有奖问答等方式,广泛宣传融媒体中心的新闻宣传、政务服务内容,不断提升融媒体中心对受众的粘合度。

(责任编辑:兰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