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秀梅,女,1972年1月生,现为莱西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护理员。
事迹概述:
王秀梅是莱西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护理员,在22年的服务员生涯中,她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献给了福利中心那些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们,视老人为自己的亲人,先后照料过60多位老人,被老人们夸赞为“好闺女”“贴心人”。多年来,除结婚头几年回家过了几个春节外,其余十几个春节她坚持陪在服务中心老人身边。面对他人的不解,她一笑置之,始终如一地从事本职工作,创立了“一、二、三、四、五”服务工作法,做到“四心”(细心、热心、耐心、爱心)服务。她带领的服务组连续九年被评为先进班组,本人先后被评为“感动莱西”道德模范、“青岛市千名孝星”。
事迹正文:
王秀梅从到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参加工作至今,在护理员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她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献给了福利中心那些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们,她本人也从一名普通护工一步步成长为莱西市“三八红旗手”、“感动莱西”道德模范、“青岛市千名孝星”。
精心照料成为老人们的“好闺女”
王秀梅服务的老人中,有痴呆的,有长年卧床的,也有性格孤僻的,遭到误解、忍受委屈是家常便饭。刚到福利中心工作的时候,碰到一个叫赵孟成的老人。王秀梅发现老人穿的棉衣脏得油光发亮,就把棉衣拆洗了。老人知道后生气说,“活这么大年纪没见过洗棉袄的”,认为王秀梅欺负他,一气之下跑出了大院。王秀梅忍着委屈,一直追了大约1公里路才追上老人,苦口婆心地劝说才把老人劝说回来。从这以后,她长了个心眼,那就是凡事先征得老人的同意,尊重老人的意愿。
虽然被人误解,受过委屈,王秀梅从未抱怨过,从未后悔过,也从未退缩过。虽然一班下来经常累得腰酸背疼,但她始终认为别人能干的自己就能干,并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干出点名堂。她以侍候照顾老人为乐,视老人为自己的亲人,别人休息的时间,她坚持干,别人不愿干的她抢着干。有时同事有事请假,她就来顶班,就这样默默地付出,精心照料每一位老人,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她先后照料过60多位老人,赢得了老人们的齐声叫好,她被亲切的称为“好闺女”“贴心人”。
全心投入创立“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在护理工作中,王秀梅同志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做好老人工作的新路子,强化服务,完善功能,千方百计的为老人排忧解难,尽一切力量满足老人们的要求。为了让每一位老人得到精心照料,她创立了“一、二、三、四、五”服务工作法,一是服务人员一脸笑容;二是两班交接好,白班、夜班交替要交待好待续的工作;三是三餐定时,做好记录;四是“四心服务法”:热心、细心、耐心和爱心;五是每班次为卧床特护老人翻身五次以上,夜间每隔1-2小时翻一次身,以防长褥疮。
有一位患肺癌的任传修老人,头部大面积瘀血,臀部大面积破皮,吃饭吞咽困难,大小便也没知觉,接近植物人,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不见好转,医院下病危通知后,被送到服务中心。王秀梅主动承担起照料老人的任务,每天对淤血和破皮处进行烤电和敷药,坚持每小时为老人翻一次身。为了促进老人血液循环流通,王秀梅坚持每天给老人做两次全身按摩,每天洗一次脚……她忘我的付出换来了老人生命延续四个多月的奇迹。而这四个月时间,王秀梅没有一天睡过安稳觉,吃过一次安心饭。事后,老人的儿子感激地对王秀梅说:“能让一个垂危老人多活四个月,简直是奇迹,你真的太伟大了。”
无怨无悔只为“老人能安度晚年”
多年的护理工作让王秀梅体会颇多,干护理工作不容易,当一名好护理员就更不容易,作为人妻,上有公婆,下有孩子,要想做到家庭事业兼顾就更是不容易。2012年中秋节前夕,儿子感冒发烧,家属也不在身边,恰巧中心有一位老人病重,急需送医院抢救,要她马上赶过去。接完电话,王秀梅二话没说就骑车赶到了单位,等安顿好老人,已是夜里11点,这才想起生病的儿子。匆匆赶回家后正赶上儿子坐在地上呕吐,此时的王秀梅止不住流泪,忍痛带着儿子到医院治疗。如今时过境迁,在孩子的眼里,她仍“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在公婆眼里也“不是一个好儿媳”。公婆倒不是嫌她不孝顺,也不是让她这个儿媳为他们干点什么,只是希望她能在节假日同家人团聚。而这一点,王秀梅却偏偏做不到,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越是逢年过节工作就越忙,也就失去了节假日与家人们团聚的机会,难怪公婆在爱人眼前唠叨:“就她积极,就她忙。”多年来,除结婚头几年回家过了几个春节外,其余十几个春节她几乎都是在老年公寓过的。有人不解地问:“你这样执着,撇家舍业,图什么!”王秀梅一笑置之,“图的是老人能安度晚年,干这份工作我无怨无悔。”
如今的王秀梅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照料每一位老人,听着老人们“用你侍候顺心、放心”的朴实语言,看着老人们绽放的笑颜,她很宽慰,现在她已把为老人服务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而老人们满意就是她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