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孙彩霞,女,生于1974年6月,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教师。
事迹概述:
孙彩霞是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教师。工作26年来,孙彩霞一直担任班主任,既当老师,又当妈妈,精心呵护每个孩子成长。虽然每个班里只有不到十个孩子,但工作量丝毫不亚于普通学校三四十人的班级。为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孙彩霞从正面、侧面等不同角度做发音示范,并利用压舌板、纸片等辅助教具进行训练,一个字母需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嗓子经常哑得说不出话。吃饭时,有的孩子拿不住勺子,她就一口一口地喂。有的孩子刚到校时,不知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卫生间,孙彩霞就拉着孩子的手一遍遍地教着认记;有的孩子长期不洗澡,她就打来温水细心擦洗;有的孩子不会穿衣服、系鞋带,她就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直到学会为止……孙彩霞的心愿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爱他人,懂得感恩,融入社会,有尊严地生活。孙彩霞先后获评“齐鲁最美教师”“即墨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事迹正文:
一个字母教上百遍
1993年,孙彩霞毕业分配到即墨区特殊教育中心,成为一名特教教师,今年已经是第26个年头了。工作以来,孙彩霞一直担任班主任,既当老师,又当妈妈,精心呵护每个孩子成长。
虽然班里只有不到十个孩子,但工作量毫不亚于普通学校三四十人的班级。为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孙彩霞从正面、侧面等不同角度做发音示范,并利用压舌板、纸片等辅助教具进行训练,一个字母需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嗓子经常哑得说不出话。有的孩子自制力差,上课随意走动,她就一遍遍地上前耐心劝抚;有的孩子运动训练时动作不到位,她就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纠正,一节课下来经常累得腰酸腿疼;吃饭时,有的孩子拿不住勺子,她就一口一口地喂。
作为特教教师,得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有一套应对的“良方妙计”。有的孩子刚到校时,不知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卫生间,孙彩霞就拉着孩子的手一遍遍地教着认记;有的孩子长期不洗澡,她就打来温水细心擦洗;有的孩子不会穿衣服、系鞋带,她就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直到学会为止;有的孩子喜怒无常,她就在办公桌抽屉里时刻存放着糖果,随时哄他们开心……
“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
在孙彩霞看来,特殊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他们的笑脸依然灿烂,他们的心灵依然渴望关爱和温暖。教学中,她总是面带微笑,注意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不吝给予赞扬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用情和爱为孩子们打开一片五彩的世界。
“特殊孩子接受能力比较慢,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孙彩霞说,看到孩子们会写一个笔画了,能自己系扣子了,知道把自己的铅笔借给他人用了,得到别人的帮助会说“谢谢”了……那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她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和欣慰。
班里有个叫小源的自闭症学生,长得虎头虎脑很可爱,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但不会用语言和他人沟通交流,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孙彩霞就把他作为重点关照对象,经常拉着他的小手说心里话。每天在餐厅吃饭都坐在他旁边,陪他一边吃一边聊,用真诚、关爱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慢慢的,小源身上有了可喜的变化,不但听话懂事了,还愿意和人说话了。这一切,孙彩霞看在眼里,更喜在心上。
“老师,上俺家吃饺子”
付出真爱,收获信任。孩子们都把孙彩霞当成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她倾诉,有什么高兴事都愿意跟她分享。有一个孩子,说得最清楚的话就是“老师好”;有一个孩子,每天都要给她擦办公室的玻璃;有一个孩子,每天放学都准时等候在校门口,跟她说“老师,再见”;有一个孩子,天天拉着她的手说“老师,上俺家吃饺子。”……
在孙彩霞所教班级教室的后墙上有这样七个字:用爱心创造奇迹。这是她的追求,也是她的写照。9000多个日夜,面对这样一群孩子,从不厌倦,从不懈怠——这背后透出的是孙彩霞对特教事业的执念和热爱,更是一种甘于平凡、尊敬生命的崇高精神境界。
有人说:选择了特殊教育就是选择了艰辛,选择了残疾儿童就是选择了付出。用这句话来概括孙彩霞的特教生涯是再恰当不过了。让孩子们学会爱自己,爱他人,懂得感恩,融入社会,有尊严地生活,是孙彩霞的朴素心愿。
2016年9月,孙彩霞获评“齐鲁最美教师”荣誉称号;同年12月,孙彩霞被评为“即墨市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