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辉 城阳区交通运输局上马交通服务所副所长
时间 : 2021-09-10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于建辉,男,1970年6月生,中共党员,城阳区交通运输局上马交通服务所副所长。

主要事迹

今年51岁的于建辉是青岛流亭机场疫情防控分流转运组三组副组长,也是团队里年龄最大的一位。从去年11月9日开始参与机场防疫工作,他和“战友”们已经在流亭机场坚守了9个多月,默默保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于建辉所在的分流转运组,主要负责流亭机场所有境外旅客和国内隔离14天人员来青后的分流转运工作。每天早上10点,一份来自机场集团的推送表会准时出现在于建辉的电脑上,据了解,这份表格只是一个初筛表,根据机场前期掌握的人员信息情况,列出了需要转运的人员名单,但因为改签等各种原因,实际到达的旅客会和表格有一定出入,所以‘接机’工作并不容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即便提前给到的推送表上没有某个航班的信息,于建辉和同事们依然会坚守在岗位上,等待每一个航班的到达。通常是早上七点上班,等到当天所有航班落地人员分流完毕,一般就到了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如果赶上天气不好航班延误,忙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也是常有的事情。对于旁人无法想象的工作量,于建辉确是习以为常,尽职尽责到接完最后一个人。

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机场防境外输入是保护疫情防控战果的“主战区”,也是最危险的一线。今年2月,一名已经在深圳市进行了十四天隔离观察的旅客到达流亭机场,于建辉所在的转运组根据流程完成了这名旅客的交接工作。但这位旅客还没出站时测量体温就发现了异常,气氛突然变得很紧张,虽然已经完成了转运交接,但负责接收的防疫人员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紧急向分流组求助,于建辉没有犹豫立马扛起责任,带旅客去机场急救处重新测量体温,接着又多方协调,联系机场120将旅客安全转运到了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检测。“我们要经常与国内特情旅客和国际旅客接触,万一某个航班出现一例核酸检测阳性,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才能解除隔离,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做到万无一失,不能有一点差错。”机场防疫的每一天,于建辉和同事们都面临着未知的风险,有时候考虑到家人的安全,即便是调休日,他们也不会选择回家,而是留在机场附近的酒店里待命。

机场防疫是个“苦差事”,尤其是大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守在隔离区待命的时间,显得格外难熬。“因为我有一些统筹调度的工作要在办公室完成,不去隔离区的时候不需要穿隔离服,还能好受一些。那些守在隔离区的同事们,一上午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特别难熬。”提起同事们的工作日常,于建辉语气里满是心疼。

根据安排,从机关单位抽调而来的防疫人员值班三个月就可以“毕业”了,但于建辉自从到了这个岗位,就选择留了下来,迎来送往了好几批“战友”。有些人身体上适应不了这里的工作节奏,尤其是需要经常性的通宵熬夜,我当过14年兵,身体素质还是可以的,这里需要人,我就继续坚持。”于建辉说,在机场防疫工作人员中,他还不是坚守时间最长的,“有人已经在这里待了一年多了”。

“机关干部、志愿者、飞扬计划大学生……我们的‘机场大白’们来自各行各业,我知道的,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才18岁。”于建辉简单估算了一下,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在机场一线防疫的分流转运组工作人员少说也有300人了,除此之外,机场防疫还有翻译组、研判组、信息组、后勤物资车辆保障组等。“虽然大家看不到彼此的模样,但只要穿上了这身防护服,所有人就都成了最亲密的战友。”

机场转场之后,由于工作重心的调整,很多战友的机场防疫工作就要画上圆满的句号,但对于建辉来说,迎来的却是一个崭新的挑战。“已经确定了,我和部分同事会代表城阳,继续前往胶东国际机场参加防疫工作。”护目镜下,于建辉目光坚毅,不管前路还有多少凶险,他已经时刻准备好,奔赴下一个战场。

(责任编辑:王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