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新民 市北区辽宁路街道小鲍岛社区居民
时间 : 2021-09-10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窦新民,男,195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市北区辽宁路街道小鲍岛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窦新民和妻子是1979年春天结婚,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做到无可挑剔。他俩经常说:“父母岁数都大了,他们老一辈的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把我们拉扯成人,带我们步入社会,教我们怎样做人,他们付出了太多,我们只有好好的孝顺他们,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们善待双方的父母,耐心的侍奉老人,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窦新民的父亲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夫妻二人就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打开他的话匣子,让父亲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顾虑。每天早晨,他先给父母做好他们最爱吃的早饭,等老人吃好了,自己再吃。他总是忙里忙外,任劳任怨的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他的耐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区每一位居民,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在夫妻二人的精心护理下,他的父母和岳父都能安享晚年,在80多岁的高龄辞世。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的时候,他的岳母突然病倒,到医院检查后确诊患有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需要住院治疗,定期输血,老人住院期间,他想尽一切办法服侍老人,让她能够安心治病。面对岳母的病情,他勇敢的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老人由于患病,心情总是很低落,常常看什么都不顺眼,正所谓“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窦新民和妻子对老人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通过情真意切的孝心安抚了老人的情绪。岳母一开始需要每月到医院去输血,后来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需要半个月去输一次血,甚至是一个周就要输一次血。每一次岳母去医院都是他忙前忙后,为了让老人少受点病痛的折磨,他宁愿自己受苦受累。随着老人的岁数越来越大,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他便投入更多的精力照料着岳母,为老人精心准备营养的饭菜、给老人喂饭、推着轮椅让老人晒晒太阳、及时换洗老人的衣服被褥,左邻右舍都羡慕老人有这么一个好女婿、好女儿。祭而丰不如养之厚,窦新民二十多年来始终如一的照顾着年迈患病的岳母,他用自己的实际的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他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

真诚待人、和睦相处是窦新民为人处世的标杆,他用孝心演绎人间真情。《孟子.梁惠王上》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导我们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窦新民便从一个家开始,侍奉好自己的亲人,看管好子女,再做到关爱周边的左邻右舍。他为老年居民、困难家庭提供生活设施的维修,上门走访看望低保、残疾人家庭,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比如邻居里有一位独居老人孙阿姨,八十多岁,平时孩子们忙很少回家,当时正值夏天天热,家里用电量一大就跳闸,她本想凑合用着,等孩子们有时间回来看看再说。没想到有一天上午用电饭锅做米饭的时候突然没电了,米饭也做不熟,空调也没法用了。天太热一时也找不到修理工,这下可急坏了孙阿姨,在一筹莫展时,她想到了住在楼上的窦新民。了解情况后窦新民立即上门查看,发现是线路老化引发的耗电量增大,需要重新布线。他便买来电线,由于天热,他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前后忙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布好线,且坚决分文不收。孙阿姨非常感动,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说窦新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他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美德。有次他接到一位老人的求助,说青城路28号门前路段的几个古力井盖松动,来往车辆通过时,古力叮当作响,影响了周围居民夜晚休息,尤其是老年人的夜间休息,老人本来觉就少,睡的浅,噪音便成了大问题,希望帮想个办法解决。他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实地查看了马路古力噪音的实际情况,采用填充缝隙减少摩擦的方法,找来废旧布手套垫在古力底下,巧妙解决了困扰居民的问题。又沿途查看了青城路沿途的十几个古力井盖松动情况,将问题井盖一一进行了减震处理,并现场进行了测查,直到确认来往车辆通过每个古力都没有噪音为止,受到周围居民特别是楼上老年人的一致好评,为此,老人们还专门写了感谢信。

窦新民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他坚信,只要常怀感恩之心,孝心永驻,让孝老爱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指路明灯,就能使得家庭和谐美满,使社区的稳定发展有坚实的保障。

(责任编辑:王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