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钧文 李村街道玉清宫路第一社区居民
时间 : 2023-02-18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俞钧文,男,汉族,1994年12月生,山东青岛人,李村街道玉清宫路第一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这是一场爱心接力,更是一次10年前许下承诺的兑现。2013年,还在念大学的俞钧文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可能挽救其他人的生命时,毅然填写了捐献同意书,留下了血样。10年后,他接到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俞钧文克服了对工作带来的影响,为了降低感染风险还放弃休假,毅然走进了医院。“我也被人帮助过,我现在要帮助别人!”俞钧文认为,诺言重在践行,无论时间长短,自己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全盘兑现。

  10年前的承诺,要兑现了。29岁的俞钧文是青岛海尔集团的短视频项目经理,也是一名喜欢摄影、运动的90后。2022年7月,俞钧文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李沧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俞钧文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血液病患者相匹配,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俞钧文起初以为是诈骗电话,却发现对方是一个可以回拨的固定座机。俞钧文表示会考虑一下,随后结束了通话。俞钧文在将信将疑之际想起了2013年的一次经历:他当时是大学校报的一名学生记者,在一次采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愈白血病、淋巴瘤、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现场的专家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健康的身体是没有伤害的,而且能给患者带来一份生存的希望。

  能救人?这是件好事!从小就乐于助人的俞钧文当时毫不犹豫地留取了5毫升的血样,填写了《志愿者捐献同意书》。毕业后的俞钧文虽然忙碌,但没有放弃运动的爱好:他每天都会坚持晨跑,2020年疫情开始后,他在家里铺上瑜伽垫,对着KEEP软件做运动。除此之外,俞钧文一直坚持清淡饮食,不沾烟酒。

  “到青岛快10年,运动了快10年,我的身体没问题!”俞钧文觉得,10年前的承诺如今到了兑现的时候——当初签下同意书时,凭借着的不仅是一份年轻人的激情,更是家庭的言传身教。

  十万分之一的救人机会,遇到自己。俞钧文的母亲,也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虽然不再年轻,但她依然报名参与了疫情防控,平时还在社区当义务保洁员。俞钧文从小就耳濡目染,也是一个热心人。“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那个需要拯救的生命,也是我们的缘分。”俞钧文称,对方的痛苦,他能想象得到,因为大二那年,父亲也患过血液病。“我父亲是修理摩托车的,可能是当时一不留神感染了。”俞钧文称,父亲在北京住院、母亲陪床的那段痛苦经历,让他终身难忘。正因为如此,俞钧文回拨电话表示同意。2022年8月,他毫不犹豫地按照要求走进了青岛中心血站,完成了高分辨率配型和体检;9月份,又完成了复检。

  “每个生命都很脆弱,但我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有义务去帮助任何一个生命获得他们应有的希望。”俞钧文感叹,医生曾告诉他,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并不是每一位初配成功的志愿者都有机会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给患者,高分辨率配型时,有很大一部分志愿者都不能通过。因此,许多患者都在漫长的等待中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是俞钧文很快得到了好消息——两人配型成功。

  俞钧文感叹,10年的坚持锻炼、清淡饮食、不沾烟酒,现在看来不仅是为了健康,也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正式的采集时间定在了2022年10月8日,为了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俞钧文决定国庆假期不回烟台老家,安心留在青岛过节。10月8日一早,俞钧文走进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自己捐了,还带动同事加群捐献。医院在为俞钧文采血时,俞钧文能明显感觉到有类似发烧的症状——医生告诉他,这种轻微的不适,其实是体内在分泌细胞的正常反应。“其实想一想,帮助别人哪能没有代价?但为了拯救生命,我受点罪没啥!”俞钧文称,从10月8日至12日,历时5天,他终于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完成了捐献。

  俞钧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很快被同事们知道了,可大家并不觉得惊奇。“他一直是个热心肠的人,我们部门要拍个视频,他答应之后,从写脚本,到拍摄、剪辑、包装上后期,都一个人完成了。”海尔集团客服战略部长耿晓娜称。“他刚捐完干细胞返回岗位的时候,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嘴唇上没有血色,有时还出虚汗。”同事肖月秋表示,俞钧文的行为,感动了她和很多同事。俞钧文这样认真负责、乐于助人的年轻人,已成为全体职工学习的榜样。

  在俞钧文等热心捐献者的引领下,海尔集团已经有100多人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组建了爱心志愿者群。大家互相鼓劲,一有机会就向同事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被别人帮助过,感受过热情。当我有能力,有机会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一定要伸出援手。”俞钧文称。

  千里之外,患者全家寄来感谢信。“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惧,捐献的过程也比较轻松,这源自于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了解。”俞钧文称,希望大家都能踊跃参加,让这个世界多一分希望,少一分病痛。他觉得,在和平的国家、和平的年代,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献血、加入骨髓库,是回馈社会的最大善意。

  2022年底,俞钧文收到了一封由红十字会转交的,来自浙江的感谢信。“我将一辈子铭----记您的救命之恩。”这是俞钧文素未谋面的造血干细胞受捐者亲笔写下的一句话:在此之前,这位受捐者被告知,他的直系亲属的配型全部不匹配,一家人在绝望之际,配型成功的消息无疑重新照亮了他的家庭。俞钧文关键时刻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地伸出援手,为这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带去新的希望。俞钧文也成为青岛市第151例、李沧区第9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穿过疫情阴霾,送上一份大爱,一次生命的接力,汇聚成涓涓暖流,为生命延续,诠释着人道,书写着博爱,彰显着奉献。曾获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的俞钧文,义无反顾地无偿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体现了救人于危难的大义和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责任编辑:刘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