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周臣,男,汉族,1997年5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佳木斯人,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军人。
主要事迹
危急时刻不顾一切救人。2021年7月28日下午4时,在青岛高速即墨段,一辆载满桃子的货车发生严重侧翻,正在休假的周臣乘车途径此地见前方出现事故,于是便下车上前查看,发现车内副驾驶位置压着一名约50岁左右的女性伤员,手部动脉大量出血,处于昏迷状态,如不及时施救将有生命危险。而此时,因车辆受损无法直接进入施救,围观群众只能焦急等待。情况危急,周臣毫不犹豫地用手撕开车辆破碎的挡风玻璃,不顾危险第一时间钻进车内进行了紧急救援。经初步检查,伤员陈女士呼吸心跳骤停、颈动脉搏动微弱、瞳孔出现散大,于是他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让车外群众记录抢救时间。
周臣在入伍前曾是一名医学生,且在部队学习了一些战地救护知识,于是他立即为伤员陈女士开通气道,跪在狭小的空间里对其进行徒手心肺复苏。在经过约5分钟的心肺复苏后,陈女士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意识也逐渐清醒,在周围群众协力帮助下,周臣小心翼翼地将陈女士移出车外。这时他发现陈女士的右手已经严重撕裂,血肉模糊,骨关节裸露在外。现场许多人不忍直视,纷纷移开了目光。周臣稍作镇定后,立即对陈女士进行包扎止血、固定断指……由于周围没有急救工具,于是周臣便扯下身上穿的体能服对其进行了止血包扎和简单固定,并陪伴伤员直至120救护车的到来。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现场期间,周臣一直待在陈女士身边安抚照看,同时不断重复的大声喊着“坚持住!千万不要睡!”鼓励她保持清醒。救护车临走前,考虑到陈女士受伤严重肯定急需现金,周臣便把自己本打算带回家探亲的3000元现金全都交给了陈女士的丈夫,没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就转身离开了。急于救人的他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受伤,“当时因为高度紧张只想着救人,后来突然放松才发现头上被玻璃扎破,双手撕开挡风玻璃时,手上被玻璃扎的鲜血直流,但是把人救过来那一刻还是蛮有成就感的”,周臣说。
第二天,陈女士的丈夫通过120急救中心联系到了周臣,向其表达了感谢并告知陈女士的手指已经接上,“医生说幸好当时及时进行了包扎止血,不然很有可能手指就保不住了,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陈女士及家属多次表示一定要到部队感谢周臣,但被他婉拒了。本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周臣回到单位也就没再和别人提起过。没想到,陈女士夫妇二人跨越千里、辗转多方,找到周臣家乡媒体反映了他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并制作了锦旗、撰写了感谢信委托当地武装部表达自己对周臣的感激之情,战友们这才知晓周臣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面对荣誉,周臣诚惶诚恐,他说:“我觉得我只是做了任何普通人都会去做的事,更何况我是一名军人。当人民群众出现危险时当兵的没有站出来,上了战场又怎么会英勇杀敌?”
以赤诚之心回报社会。周臣是黑龙江省同江市人,父母均为残疾人,且父亲为下岗职工,家庭情况并不富裕。2018年,年仅21岁的他又被诊断出身患重大疾病。然而,乐观的他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在逆境中养成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据了解,他曾通过水滴筹等平台,多次向需要帮助的患病家庭捐助资金约1000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他主动捐赠1万元支援抗疫;转为士官以后,他主动扛起家庭责任,每月资助亲属的孩子2000元生活费;得知单位同事的孩子患病需要用钱,周臣毫不犹豫地将被评为即墨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青岛市“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的2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同事……
积极进取,常砺兵心。自入伍以来,周臣热爱部队、思想积极,刻苦学习、工作主动。入伍以来,先后通过了多个岗位职业资格考试,自学相关课程20余门并取得结业证书,熟练掌握多种信息化设备器材操作维修技能,逐步成长为单位骨干人才。这两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法学自考考试,并顺利通过1门国家执业律师资格证考试,他自学法律,先后帮助战友进行法律维权,追回经济损失2400元。他先后担任过警卫员、公务员、出纳员、被装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多个岗位,无论是站岗执勤还是业务类工作,他总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官兵的一致好评,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官兵昂扬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