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光山,男,汉族,1973年4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
主要事迹
十二载助老爱心陪伴。2011年9月,张光山进入真情巴士从事驾驶员工作。工作之余,他发起成立“一家人”敬老团队,对接帮扶王台街道西村韩大爷、红石崖街道解家村孙宝勤两兄弟等5位空巢老人,最长的已达12年之久,用点滴行动温暖老人的晚年生活。
家住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福莱社区的隋仁富和隋仁山两兄弟就是他们帮助12年的老人。哥哥隋仁富今年88岁,出生四个月就双目失明,弟弟隋仁山今年83岁,1岁时因病成为聋哑人,兄弟俩没有劳动能力,一生未婚,相依生活。2011年10月,张光山在车辆运营过程中,经常在龙泉王家集和红石崖集的附近站点碰到两兄弟,看到兄弟俩手牵手摸索出行,他就赶紧主动上前帮助。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张光山了解了两位老人的情况,便组织5位同事一起到老人家中探望、照料,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回想起第一次去老人家中情景,张光山至今印象深刻。老人锅里是吃了好几顿的清水面条。聊天中张光山得知面条是隋仁山老人做的。其实,老人也不会做饭,只能勉强将面团揉成条形,但大小、粗细都不一。烧开水后便直接下面,出锅时再加上几片菜叶。为了方便,老人都会多做一点,每次吃的时候再加热。虽然有低保,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两人只能将就着生活。从老人家里回来后,张光山便向全线同事发起了爱心助老倡议,提议对老人的帮助从车厢延伸到生活中。同年11月,张光山带领26路线上的同事成立了“一家人”敬老团队。
从此以后,张光山定期带着同事为老人包饺子做菜、收拾家务、整理菜园,带老人出门观光、游玩。知道两位老人以往冬天都是烧炕取暖,张光山便自费买了炉子,担心燃煤不安全,张光山和同事们又准备了足量过冬的柴火,开车拉到老人家里。得知两位老人从没过过生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和九月二十七,张光山都会组织同事买好食材,带上蛋糕,做上一桌子的美味佳肴,热热闹闹地围坐一圈,共同祝福老人身体健康。
2015年,两位老人所在的南莹村拆迁改造。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张光山在离自己家步行5分钟即到的地方帮老人租好了房子。每周,自己家里包了水饺、做了面条,张光山也总是惦记着两位老人,一出锅先给他们送来。在他的影响下,张光山的女儿也加入了爱心陪伴的队伍。
12年来的悉心陪伴不仅让老人们脸上多了笑模样,也让两位老人与26路驾驶员成为了“一家人”。2017年,老人家中房子拆迁安置回迁,这是两位老人一辈子最隆重的大喜事,他们一定要张光山陪同参与,请张光山帮兄弟俩“抓房号”。隋仁富老人曾动情的说:“我们哥俩这么多年,多亏张光山等好师傅们的照顾,每一位26路的驾驶员都像自己的儿女一样亲。他带给了我们好运,我们有了好事儿也一定要跟他一起分享。”
12年来,张光山和同事们的陪伴下,隋仁山、隋仁富两位老人年近九旬身体康健、精神愉悦,社区邻里都说两位老人遇到了一群好人。2021年隋仁富、隋仁山老人在青岛市“爱心陪伴”系列评选中被评为“十大快乐老人”。张光山带领“一家人”敬老志愿者团队的助老事迹也被评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十件文明好事”。
十二年奉献坚守除夕。2011年,张光山进入真情巴士后就工作在公交26路上。公交26路单程27.7公里,经停52个站点,单程运行时间73分钟,是西海岸新区的主干线路之一,也是一条城乡结合线路。2015年,该线路服务升级为菜农专线,发车时间调整为5:00至22:50,大大方便了菜农到青岛市区卖菜,但这也意味着公交师傅们要凌晨4:30到岗,次日零点后才能收车下班。
热心助人的张光山在从事公交驾驶工作的第一年,就主动申请驾驶除夕夜的末班车,把和家人早点团聚的机会让给同事,至今已是连续12年在岗位上过春节。家人坚定的支持和温暖的等候给予了他坚守末班岗的动力。每年除夕张光山到家都是12点半后,但张光山从不觉得辛苦和委屈。他说每年春运,驾驶着公交车行驶在路上,看到市民乘客喜气洋洋忙年的情景,自己心里就会有说不出的喜悦。
十二个在岗位上度过的春节里,张光山一直有给乘客送祝福的习惯。通常在每年的春节前夕,张光山就会利用闲暇时间去网上查查今年流行的新春贺词,再结合公交运营的实际情况,在首站和中途客流量大的车站为车厢内的乘客送去祝福。如果能遇见经常坐他车的熟客,他还会特别感谢乘客过去一年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希望来年继续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
12年营运生涯里,作为班长,张光山用行动诠释责任与奉献,安全行驶里程达45万公里,曾多次获乘客的称赞表扬。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6路线路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2022年该线路荣获山东省“最美敬老爱老线路”。
十米车厢传善举,真情无言暖人心。伴随着滚滚向前的车轮,张光山用一颗真诚质朴的心播撒着光和热,传递着助人为乐的文明风尚,用十二年的相依相伴温暖着孤寡残疾老人的生活,传承着新时代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