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衍默 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宣教文卫中心负责人
时间 : 2023-04-06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周衍默,男,汉族,1967年8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宣教文卫中心负责人。
  主要事迹
  取得成绩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不为人知的付出和艰辛。从事基层文化工作以来,周衍默同志跑遍了泊里镇的每一个村落,茫茫海边、郁郁山脚都留下了他的匆忙身影,收集素材、挖掘人才、整合资源、听取建议……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力求精湛。就这样,秉持着一颗服务基层文化事业的赤诚之心,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人生的苦乐年华。“以吾星星之火,点亮基层文化舞台”是他的工作目标,也是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到目前,在周衍墨同志的组织下先后挖掘了许加梓、赵德林等基层文化文艺人才7位,创设了“泊里大鼓队”“旺山艺术团”等基层文体队伍11支,选树了“泊里麦草画”“泊里红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培育了“泊里好声音”“泊里大集”等文化品牌4个,打造了“泊里民俗馆”“泊里党建教育基地”等文化场所5处;2022年,他更是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和文旅厅文化“两创”的号召,成功开办了“泊里手造馆”,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家镇级“手造馆”,再一次叫响了“泊里镇——文化强镇”的响亮口号。
  2015年,周衍默同志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了泊里镇综合文化站(现宣教文卫中心)从事基层宣传文化、精神文明、体育旅游等工作,“上”有组织的希望,“下”有百姓的期待,如何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如何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问题接踵而来,周衍默顿感压力倍增。“面对问题,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工作中的“老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得。
  以民为本,基层文化“百花齐放”。泊里镇文化底蕴深厚,多年以来就是一个文化重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文化期望值和发展更加迫切。周衍默同志从事文化工作以来,通过走访、摸排等方式,积极了解群众诉求,整理基层文化工作方案。近年来,他充分发挥自身团队优势,利用当下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政策,大力推动了泊里镇基层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我们原本就是一个只有几人的文艺队,在周主任的帮助下发展成了拥有唱歌、跳舞、小品、小戏等诸多节目类型的演出团队,我们也走出了泊里镇来到了城区进行演出,也让外面的人欣赏到了我们泊里的文化。”这是泊里镇旺山艺术团团长徐波的一段话。就像旺山艺术团这样的演出团队在泊里镇还有诸多,从事文化工作以来,周衍默同志利用工作之余,走访了镇域内多位基层文艺骨干,经过认真沟通交流后发现,“发展好本地文化队伍,不仅能满足当地群众文化需求,更可以带动当地文化工作发展”。说干就干,就这样周衍默同志多次与上级部门协调对接,聘请区直部门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培训,先后培训文艺骨干近百人,整合了泊里锣鼓队、泊里合唱队等7支队伍,“泊里好声音”等文艺项目更是名满岛城。
  “你说老周啊?他在办公室呢。”这是周衍默同志的爱人常说的一句话,简单的话语里透漏出了一位基层文化人的执着和努力。为了创作出更贴合本地群众需求的文化作品,更为了展现泊里悠久的历史文化,周衍默同志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展开创作,先后撰写了《味道泊里》等文学作品、创作了反映泊里革命历史的舞台剧本《那年红旗那年雪》,诸多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群众和专业评委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好评。有人曾经问他,“您这样坚持创作累不累?”可周衍默同志却说:“白天还有工作,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理清楚思路,创作好题材,才能写出来真正打动老百姓的作品”。在他的倡导下,2022年,泊里镇先后创建了“民间艺术家协会”“戏曲家协会”等7个基层文学文化协会,为成立镇级文联夯实了基础。
  因地制宜,地域文化“大放异彩”。近两年来,提起“泊里”自然就联系到了“泊里大集”,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泊里大集”作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连续多年登上“央视”等“国字号”媒体。
  可“泊里大集”历史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像“泊里大集”这样的地域文化还有多少?于是,“老周”又开始了他调查整理泊里镇民俗文化的历程,无论是信阳村海边的“高跷捕鱼”,还是张家庄村的“地屋子编席”,从久远的战国城墙,到近代的“藏马县委旧址”,周衍默一个个得走访记录,一个个得整理资料,在别人眼中的“疯狂举动”在他这却显得“弥足珍贵”。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日复一日的积累换来了泊里地域和历史文化的“羽翼丰满”“有血有肉”。
  除了“泊里大集”这一享誉岛城的文化“力作”外,周衍默同志还带头挖掘整理了“泊里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百余人的“泊里大鼓”展演,场面宏大壮观,古朴的鼓点融入了现代的表演方式,每每演出都能带来“轰动效应”。放眼现在的泊里镇,5月的“泊里樱花大道”、9月的“农民丰收节”、腊月的“泊里大集”等文化品牌层出不穷,这也为推介宣传泊里镇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创新发展,历史文化“再展新颜”。“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近年来,伴随董家口港的开发建设,泊里镇“小城市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村庄搬迁陆续启动,村民的“乡土情怀”也逐渐显现,为了满足搬迁村民对“故土”的“家园记忆”,近年来周衍默发挥自身团队优势,利用当下良好的文化环境,“四处奔走”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先后带头组建了泊里民俗博物馆、泊里麦草画展览馆、蟠龙村史馆和周村文化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推动了基层文化硬件进一步提升。
  2021年,周衍默同志顺利完成了《味道·泊里》书籍的出版发行,为宣传推广泊里文化“再添力作”;成功申报“泊里麦草画手工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泊里镇成为目前青岛地区非遗项目最多、级别最高的乡镇;2022年,历经三个月精心挑选,选拔镇域内34件手造产品成功打造“泊里手造馆”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家“镇级手造展馆”;“泊里红席”“泊里麦草画”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入选山东省“山东手造博览会”,得到了现场评委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成为了泊里镇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品。
  “工作的过程不一定是甜的,也不一定都是苦的。”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周衍默“憨憨一笑”富有诗意地谈论起来,泊里镇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他是如数家珍。可取得成绩的背后都包含艰辛的付出,“老周的身体状况不好并不是这一、两年的事情,高血压、甲减、痛风,可以说他想找一个敷衍工作的借口太容易了。可我们看到的,一直是一个敬业修德、坚韧勤奋、乐于助人的形象,一直是一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温和正直的形象。”这是身板同事对周衍墨的诚恳评价。
  在周衍默同志的努力带动下,泊里镇基层文化事业日渐壮大,“新生小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而面对成绩他却说:“基层文化事业任重而道远,吾辈当以“星星之火”,点亮‘基层文化大舞台’。”简单的话语却包含力量,更包含着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与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兰 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