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台泉 市南区台泉夫妻服装店店长
时间 : 2023-07-06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张台泉,男,汉族,1973年8月生,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市南区台泉夫妻服装店店长。
  主要事迹
  在龙口路41号院,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张台泉是谁,但说起“裁缝老张”左邻右舍却都赞不绝口。张台泉与大院的缘分,还要从他的裁缝铺说起。1991年,张台泉凭借在职高学到的缝纫裁剪技术,谋划着从事服装加工修改工作,在几经选址后,裁缝铺最终开在了龙口路41号院门口旁的小屋里。小屋不大,也就5-6平米,里面满满当当的放满了缝纫机、布料、成衣,而正是这间不起眼的小屋,后来却成为龙口路41号大院的“温暖根据地”。
  他是热心的小裁缝,也是称职的“大管家”。裁缝铺开张后,居民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做的成衣款式新颖、做工精细,缝补衣服的手艺也很好,“裁缝小张”的名声渐渐在大院传扬了出去。就这样,周边的大姨、大姐们经常拿着花样、布片来找张台泉请教制衣缝补的问题,他热心耐心地解答指导,有时甚至直接上手帮忙做好;遇到街坊邻居送来需要简单缝补的衣服,他总是顺手补好,笑着婉拒不肯收钱。于是,居民有事没事就爱去裁缝铺外边坐着唠唠嗑,家长里短的小事也会找张台泉帮忙。
  大院里有一个老下水道,因为管径窄容易堵塞,雨水经常冲刷杂物进去,因此雨季堵塞尤其频繁。为了不影响居民生活,从2013年开始,张台泉便主动揽下了定期清理的任务。烈日炎炎,他光着膀子趴在地上,一点一点用手掏堵塞物,豆大的汗珠频频滚落,每次疏通完管道,他就像从水中捞出来的一样。2018年夏天,大院下水道因突发暴雨堵塞,整个大院短时间积水严重。一楼居民孟女士眼看暴雨雨势不减,而水位逐渐上涨,就给张台泉打了电话。张台泉接到电话后,便立刻冒着大雨从家中赶来,此时下水道附近的积水已到腰部,站着根本看不清下水道口的状况,于是他就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蹲进污水里清理,反反复复,直到下水通畅,院里积水下降。暴雨过后,孟女士很是感动,给张台泉送来了绣有“雪中送炭、为民排忧”的锦旗表示感谢。
  开在大院门口的裁缝铺,远远看过去像是一间传达室,在这30多年里,裁缝铺也确实承担了传达室的功能。“小张,我把菜先放你这儿哈。”“小张,一会送牛奶的来,你帮我收一下,我出去溜达一圈。”“小张,我把这些钱放在你这里,一会收水电费的来,你给她就行。”“小张,看到我孙子放学回来,你帮我把钥匙给他”……无论是报纸、信件、蔬菜、牛奶、快递、自行车,还是钥匙、钱,大家都很放心地交给张台泉暂为保管,而他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下来,从未出过差错。
  楼上的曹阿姨说,“小裁缝”身兼数职,是个热心肠,自从裁缝铺开在这儿,大院安全了很多,大家生活也方便了很多。虽然“大管家”这个角色有时也会耽误张台泉的本职工作,但他觉得,邻里邻居的就该互相帮忙,这是大家伙儿对他的信任和认可。
  他是大院独居老人的“亲人”,也是遇困居民的“救兵”。大院里有一位阿姨,儿女平时不在身边,只是定期来送基本生活费。2015年左右,阿姨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张台泉得知这个情况后,不放心老人独自生活,于是,他每天早晚两次去看望老人,帮忙打扫卫生、扔扔垃圾,或者陪老人聊聊天。日子久了,老人便觉得他是自己的孩子,每天都盼着小张过去看她,还经常向小张要生活费。张台泉便时不时地给老人贴补十元、二十元,一百二百的时候也有,一给就是两三年,却从来没有让老人还过。有时候邻居看到,都劝他:“小张你别给了,老人记不清事儿,这钱都是有去无回的。”但是张台泉每次都说:“大姨拿钱是去买吃的,不是乱花钱,不给她钱,我怕大姨吃不好。”
  后来老人病情逐年加重,基本丧失了行为能力,老人的儿女便雇了一位保姆照顾,张台泉依然经常上门看望。一次,老人突发疾病倒在地上,保姆慌忙中不知所措,匆匆跑到楼下裁缝铺找到张台泉。张台泉一边往楼上跑,一边叫救护车,在医护人员远程指导下,为老人做急救措施,并陪同老人前往医院照料。老人醒后看到张台泉,无法道尽感激之情,紧紧握着他的手良久……
  院里有对老夫妻,家里暖气水管半夜两点突然爆裂,由于子女住的太远,没法及时赶到现场,老人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张台泉打了电话,他二话不说就来到老人家中。此时,家里的地面流满了水,水管还不停地往外喷浑水,两位老人站在客厅手足无措。张台泉先关掉总阀门,又把老人安顿好,然后开始扫水、拖地、擦墙面、擦桌子。老人想过去帮他,他急得直摆手:“别过来,别过来,地上全是水,您俩别滑倒了,我自己弄就行。”收拾完,已经凌晨四点半了,张台泉累的腰都直不起来,鞋袜也早已湿透。老人拉着他的手,嘴里一直叨念着“小张,真是多亏了你,你真是个好人啊,谢谢,谢谢!”张台泉摆摆手:“大姨别客气,有什么事儿招呼我就行,咱们都是邻居,有急事帮忙都是应该的。”
  他还是社区的“最美志愿者”。自2022年3月以来,张台泉就一直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由于疫情影响,他的裁缝铺暂停营业,他想着,反正在家也是闲着,不如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便主动报名成为社区核酸检测志愿者。除了维持现场秩序以外,他还主动为社区工作人员分担了很多工作。每日凌晨4点,张台泉就摸黑出门了,在核酸检测现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搭帐篷、摆桌椅。检测开始后,他依然在现场忙碌着,一边为排队的居民测体温,一边维持秩序,还会拿着喇叭到各楼院提醒居民尽快下楼做核酸。
  2022年中下旬,他值守的龙口路小花园核酸检测点正值公厕改造,有段时间公厕二楼楼梯没有围栏,张台泉怕如厕群众从二楼掉下去,就找了块铁皮,准备自己做一个简易围栏。结果在安装过程中,他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去,把胳膊摔骨折了,但他仍然坚守在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岗上。社区工作人员很过意不去,极力劝说他回家休息,养好胳膊,他却说:“我没事儿,虽然胳膊打着石膏,但还可以用嘴提醒大家有序排队。社区现在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闲不住,就让我来吧。”就这样,他风雨无阻一直坚持到12月底,每轮核酸检测都能看到张台泉的身影。
  做好事不容易,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更不容易。从“裁缝小张”到了“裁缝老张”,30多年,张台泉坚持乐于助人、奉献社会,他总是说:“为他人多帮一份忙,我也就多一份快乐。”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对大院、对这座城市深沉的爱。
(责任编辑:兰 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