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港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船长
时间 : 2023-08-11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刘建港,男,汉族,1975年8月生,山东滨州人,中共党员,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船长。
  主要事迹
  一项又一项海上施工纪录被刷新、一个又一个奇迹诞生背后,都有着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刘建港的身影,从1994年投身祖国水运事业至今,他足迹遍及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东营港、大连港,是唯一参与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和大连湾海底隧道“三大跨海沉管隧道”建设的安装船长,被誉为“海底绣花”第一舵手。
  筑梦:水手成长首个沉管浮运安装总船长。笑声爽朗、身材高大的刘建港,名字里自带筑港人底色。1975年出生的他,来自地道的筑港家庭,父亲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一名筑港人,在参建青岛港时刘建港出生,于是取名“建港”,寓意让其传承筑港家风,为祖国水工建设奉献力量。1994年,怀揣着梦想和家人的嘱托,刘建港加入公司筑港队伍,成为了“起重15”船的一名水手。
  在“起重15”船,刘建港先后经历了两任船长,他们都是劳动模范。在劳模船长的教导下,刘建港迅速成长,由一名普通船员逐渐成长为“起重15”船的大副,凭借敢想敢干的胆识和魄力,他协助船长抓管理,带领同事提技能,实现船舶半军事化管理,“起重15”成长为一航局标杆船舶。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刘建港开始备受关注,他心里也更有干劲了,下定决心也要和劳模师傅们一样,当一名实干船长。    
  梦想很快就照进了现实。凭借优异表现,刘建港从吊重能力200吨的“起重15”调到了500吨的“起重11”担任船长,在他的带领下,十年时间里,“起重11”先后参与了山东省95%以上港口航道建设,奉献了青岛港30万吨原油码头、董家口40万吨矿石码头和第29届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水工工程、栈桥整修等重大工程和地标建筑。齐鲁大地三千多公里长的海岸线,留下了刘建港战风斗浪、劈波斩棘的身影,也为他乘风破浪再挑重担蓄足了能量。
  坚守:海底绣花毫米对接筑起超级工程。“2023年4月19日,我们参建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了”,刘建港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港珠澳大桥创造了人类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等多项纪录,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有了此前多年的积淀,凭借一身技艺与担当,刘建港从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时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林鸣亲自来青“点将”,成为我国首个沉管浮运安装专用施工船组“津安2-3船组”总船长。
  时间回溯到2013年,初到港珠澳大桥建设现场的刘建港,来不及休息就一头扎进深坞。8万吨沉管的惯性和威力远超想象,刘建港深知责任重大,他静下心来观察数据变化,带领船上人员在深坞里夜以继日进行了几十次演练,每次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平均一年在船320余天,最终做到了每一根缆绳的方向、受力情况都牢记于心。
  巨型沉管从船管连接到绞移出坞,再从浮运到下沉对接,要达到最后毫米级精度,其难度比肩太空对接,沉管下放着床过程更是被誉为“海底绣花”。正是凭借一丝不苟的专注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心怀“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信念,刘建港用最短时间摸索出一套深海沉管安装方法,能实现两船联动,远程操控沉管与船体,沉管与基槽以及沉管与基床距离的精密调整,隔水指挥深海对接。凭借着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刘建港和所有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一起,亲历过E15管节“两进坞门、三出外海”的极限挑战,经历了遭遇险情、逆行而生的最终接头战役,保证了全部33节沉管顺利沉放对接,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海上施工纪录,共同见证了世界奇迹的诞生,助力港珠澳大桥这一超级工程、国之重器耸立于世界大桥建设之巅。
  攀登:重整行装再出发不断刷新中国速度。如果说参建港珠澳大桥是冲向巅峰,那么奔赴我国北方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就是巅峰上的再“攀登”。2017年,刘建港从伶仃洋转战大连湾,承担起了大连湾海底隧道的沉管浮运安装工作。他坚持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和老团队骨干一起带着新进场船员们“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授他们认识设备功能、掌握操作技巧,从运转参数、航道条件、气象水文等方面,对船员进行针对性地演练和培训。
  虽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面对大连湾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水文条件,刘建港还是有种被当头棒喝的感觉:大连湾海底隧道E1浮运安装前,刘建港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复杂,由于最靠近码头,施工安装区域狭窄,船舶一侧无法安放定位锚,需要在码头系缆桩带缆绳,然而码头缆桩最大受力仅有35吨,这就要求船舶缆绳的力度要恰到好处,每根缆绳的受力方向和角度不同,还要保证沉管的位置在预定范围内,加之现场风向和海流影响,控制起来难度非常大。沉管下放过程中,刘建港紧握高频电话,眼神凝视着显示屏,前前后后调整了十几次,才将缆绳和管节的位置调整好。过程中,他还要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唯恐刮落边坡碎石,影响到基床完整度。
  “这项工作就像在海底‘穿针引线’,丝毫马虎不得。”在大连湾,刘建港带领团队成员攻克了国内曲率最大沉管安装操作难题,最后一节沉管还面临施工水域最狭窄、系泊工艺最复杂、安装空间最小、沉放控制难度最大等6项安装难度之最。面对苛刻的施工条件,项目团队多次优化、调整、细致部署各项工作,刘建港带着全船操作手屏气凝神“慢工出细活”,最终实现沉管浮运安装提前圆满收官,也因此获得“海底绣花”第一舵手称号。
  亏欠:战风斗浪为国筑港把小家装心里。工作中,刘建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正是对工匠精神的最佳诠释。
  在成长为“筑港尖兵”的同时,刘建港深知“传帮带”意义重大,29年工作经历中,有着近19年的教学经验,每当船上调来年轻船员时,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在深中通道、大连湾隧道沉管施工期间,刘建港在日以继夜的演练与实战中,培训、带徒160余人次,培养了大量优秀船员。船员徒弟们传承精湛技艺的同时,也从师傅身上感悟到坚韧意志和坚守匠心的精神,正如当年刘建港从两位劳模船长身上所学到的一样。
  作为沉管安装团队有名的硬汉,这个外表刚强的山东大汉深爱自己的小家,可自从担任了总船长,便始终心系着安装船这个“大家”。从春到冬,他都漂泊在大海上,就连回家探亲短短地待上几天都成了奢望。他只能把家装进心里,把微信头像设置成女儿的照片,这样一打开微信就能看到女儿。就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关键时期,刘建港的妻子生病住院,已经坚守阵地178天的他得知消息后没有申请回家,而是继续工作,只能在晚上空闲时间与妻子通电话了解病情。
  妻子手术那天,正赶上首节沉管浮运安装,过程中刘建港凝心聚气紧盯操作台,忘记了妻子手术日期,直到安装工作结束,看到手机上一长串的未接来电才恍然想起。妻子生病、老母亲手术、孩子远行……这些家庭大事他多次缺席。家人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年已七旬的母亲每次通话都叮嘱他注意安全,身体瘦弱的妻子默默承担着孝敬父母、照顾孩子的家庭重任。家人的理解、支持,给了刘建港筑梦海港永争第一的不竭动力。
  刘建港和无数筑港人一道,完成着一次次极限挑战、书写着一个个世界纪录。潮头风正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刘建港用工匠精神和劳模担当攻坚克难、踏浪而行,为祖国筑起海底通途。
(责任编辑:兰 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