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李沧区“一念日善堂”志愿者
时间 : 2023-08-11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李倩,女,汉族,1962年2月生,山东青岛人,李沧区“一念日善堂”志愿者。
  主要事迹
  亲情包围,助她走出病痛阴霾。2010年夏天,李倩的女儿大学毕业,一家人到天津旅游。当时,李倩有个朋友在天津当医生。大家见面时,李倩说起感觉胸口有个小肿块。行医多年的朋友很敏感,当场催促李倩抓紧去医院做检查。
  李倩立刻在天津一家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乳腺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李倩旅游的好心情烟消云散。当天晚上,李倩回到了青岛。李倩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得这种病?愁容满面的李倩,不到一周时间就瘦了十多斤。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安慰下,时年48岁的李倩想通了要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她接受了放疗和化疗。她到现在也没有忘记,在化疗的第十六天,原本留着一头长发的她开始大把脱发,不得不将头发剪去。李倩在经历了共计40多次的化疗和放疗、接受了手术之后,终于咬着牙挺了过来。可就在李倩身体慢慢恢复时,一直陪在身边的丈夫也病了。
  当时,李倩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在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李倩和丈夫起初憧憬的晚年生活,遭遇了考验。李倩难过时,女儿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了青岛——在女儿眼里,任何事都不如陪在父母身边、一家人互相照顾重要。这份弥足珍贵的亲情,终于得到了命运的眷顾:李倩和丈夫的身体都日渐好了起来,女儿在青岛也开始了新的事业。感到重获新生的李倩觉得,要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敬老助老,她把爱心带给更多人。李倩患病康复期间参加过抗癌协会,积极参加了病友们的活动,大家互相鼓励着要走出病痛的阴霾。身体恢复良好的李倩认为,应该把阳光和健康带给更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李倩相信,孝敬和关爱作为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值得传递。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倩发现青岛有一群尊老敬老的热心志愿者,李倩想起自己有做包子的手艺,毅然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2018年,李倩到一家公益助老食堂,发挥制作包子的特长。由于特别会调馅,李倩做的包子受到老年人们的一致好评。2021年春,李倩开始到李沧区正定四路的“一念日善堂”公益助老食堂下厨。从那时起,每个星期二的早晨8时,担任轮值店长的李倩便会领着志愿者们穿戴整齐,进入厨房开始忙活。
  在一口直径1米多的大锅里,萝卜、豆腐、洋葱、粉条、腌过的茄子被切成丁,和炒鸡蛋、香菇酱、香油和在一起,在李倩的精心调制下,很快成了飘着香气的包子馅儿。随后,李倩和志愿者们将馅包在面皮里,制作成包子,放置在托盘上推进蒸笼。
  当志愿者5年来,她为老人们包了3万多个香气扑鼻的包子。有人问过李倩,你这么做到底为了啥?李倩笑着告诉他们,自己追求的,是一种爱的传递。能看见老人们在餐桌上吃得香,她心里很高兴。
  喷香包子,承载她的亲情记忆。在李倩的生活里,制作包子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对亲情的记忆。李倩七八岁时,姥姥经常在家做包子。夹杂着肉馅香的白面香,让年幼的李倩记在心里。念中学以后,李倩提出想学做包子,姥姥欣然同意,毫无保留地把和面、调馅、包包子的做法教给了她。李倩从帮姥姥、妈妈打下手开始,很快成了家中做包子的主力,她做的包子是家庭聚餐的“保留节目”。长大以后,李倩和两个弟弟分别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尽管如此,两个弟弟一直没有忘记姐姐做的包子的味道。小弟妹开了个驾校,李倩知道小弟弟喜欢吃包子,经常去驾校的食堂包好包子,让小弟妹捎回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今,李倩的姥姥、父母已经去世,但她没有忘记他们吃包子时幸福的样子。正因为如此,李倩每次在食堂当志愿者,都会一次包上几百个包子:她要用包子让老人们都体会到,一直有人在惦记他们的幸福。
  她给老人的不止包子,更是惦记和牵挂。在李倩看来,她和志愿者们改变了老人,老人也改变了大家。李倩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人们如今缺乏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志愿者们给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顿午饭,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晚年:每次午餐之前,李倩和志愿者们都会给老人表演节目,领着老人们扭扭秧歌,唱唱戏,活跃一下气氛——每周二的上午11时许,离正式开饭还有30分钟,老人们陆续来到了食堂,轮值店长的李倩会领着老人们扭起一段秧歌,再把热气腾腾的包子从后厨端上桌……
  看见老人们吃着香喷喷的包子,61岁的李倩会想起姥姥,想起爸妈。常年参加公益活动,让李倩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也更有成就感。现在的李倩,不仅是自己做公益:她建立起了自己的志愿者微信群,号召起了更多人加入;李倩的丈夫和女儿非常支持她,经常开车送她去做公益……李倩经常告诉其他志愿者,她在厨房忙活,感到一种别样的充实。只要自己包得动,这些爱心包子,她会继续包下去。
(责任编辑:兰 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