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梅 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副校长
时间 : 2023-10-16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马志梅,女,汉族,1965年10月生,山东青岛人,民进会员,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副校长。
  主要事迹
  她35年倾心三尺讲台,用坚韧和奉献托起学子“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她日复一日致力“改革求变”,做推进教改的奋进者,她围绕教育、健康、环保等民生问题建言献策,50余项提案建议被采纳推广,为岛城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她南下贵州、西去四川,近到平度支教帮扶,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山区孩子的求学梦。获评民进山东省委员会双岗建功先进个人、青岛民进市委会参政议政积极分子、青岛市最美教师。
  用心筑梦、圆梦,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育才造士,为国之本。”1988年,23岁的马志梅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怀揣着“当有情怀的老师,做有温度的教育”的信念,成为了一名语文课教师。“我喜欢孩子,天天跟他们在一起,上课、活动、玩乐,看他们一天天长大、进步,我感到特别开心、幸福”,看到笑脸洋溢的马志梅,大家都会被她的激情所感染。在她的漫漫教学生涯中,也难免会遇到所谓的“笨小孩”“皮小孩”,她始终善用一双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眼睛,以爱润心为学生成长赋能。
  如今已是国内顶尖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员的高欣,曾在青岛第七中学就读,马志梅是她当时的语文老师。“上学时的高欣曾是不少老师眼中的‘笨小孩’,学习认真却成绩不佳。当她读初中到我班里后,我发现她写字不错,便经常鼓励她,希望激发她学习的信心和潜能。”当时,高欣的数学偏科严重,于是马志梅联合数学老师制定帮扶计划并督促落实,让“开窍”后的高欣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并考入重点高中。马志梅的悉心教导与爱的关怀让高欣一直心存感激,虽然步入高中,高欣也常常联系马志梅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在马志梅的激励帮助下,高欣一路“开挂”,硕博分别就读于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用高欣的话说,马志梅给了她学习上的“第二次生命”,她十分感念师恩,立志成为马志梅这样的老师。高欣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选择回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
  曾经的“皮小孩”袁萌,在青春期时身材瘦小,其父母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她害怕受人欺负,遂养成泼辣性格,经常惹是生非,跟同学打架、扰乱课堂秩序、整蛊任课教师……马志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开始对袁萌“软硬兼施”,在学习上“严管”,并纠正她不好的行为习惯;在生活中“厚爱”,时常给她带好吃的糕点,邀请袁萌周末来家里和自己的女儿一起玩耍。在马志梅的细心呵护、耐心培育下,让袁萌感受到被人关心在意的感觉,开始发奋学习考上高中,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青岛理工大学。现在作为一名教育人的袁萌,已小有名气,她自主开发演讲与口才、戏剧演出等培训课程,受邀到多所中小学进行授课。每年教师节,袁萌都会去探望马志梅,她时常感慨:“如果没有马老师当初的不离不弃,我就不会是今天的自己。我会像马老师那样,用清风暖阳般的爱心去关怀引导每一个孩子。”
  高欣、袁萌的成长故事,只是马志梅教过的数万名学生故事的缩影。“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她执教35年来,培养出的优秀学生数不胜数,有的当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为人民警察,还有的主动选择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敬业乐业,为社会做着贡献。
  因材施教、创新突破,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从满头青丝到鬓角花白,马志梅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基层教育事业。从教以来,她勤勉踏实、筑梦前行,由担任班主任、集备组长、教研组长到教导处主任、副校长。虽然岗位职责在变,但她对于教育事业的初心却矢志不渝。她的课堂风趣幽默,深受学生们喜爱,教学成绩一直位居年级前列;她热心公益,积极参政议政,她的提案建议多次被《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新闻网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她开设省级、市级公开课,在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荣获全市一等奖;她注重教学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7项,参编教材、发表及获奖论文28篇,4次在区、市教学年会上介绍经验。
  尤其令马志梅自豪的是,她在2004年到2017年负责青岛第七中学的头脑奥赛社团活动,她带领的团队和学生获奖无数,几乎年年获青岛市及市南区一等奖,且多次获全国一、二等奖。她也曾作为指导教师带队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参加世界比赛,获得《宠物计划》项目世界第六名的好成绩,岛城多家媒体对此予以重磅报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成绩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辛苦。为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她开设选修课程,指导学生编写剧本,经常反复打磨、数易其稿,精通制作道具、化妆表演、口语训练,成为无所不能的“行家里手”。团队需要协调,比赛需要成绩,自我加压的她常年无休,暑假带领学生备战区赛、市赛,寒假带领学生备战全国赛、世界赛。在比赛前夕,她总是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学生的饮食起居,自己却一遍遍梳理参赛方案、研究比赛细节,夜不能寐。“孩子们成才就是最大的回报。”马志梅表示,只要让孩子们有所受益,她即使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担当作为、无私奉献,争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山海相系,枝叶关情。怀揣对山区学子的爱心,抱着对教育事业的信仰,自2010年起,马志梅就与偏远地区干部教师不断联系,参加义务支教,开展爱心助学活动。2018年,她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第三中学支教过程中,因为水土不服,额头上鼓满了红疙瘩又疼又肿,但她仍坚持克服种种生理不适,全身心投入到当地教学安排中,结合学情、师情、教情,作报告、同课异构、集备教研、与学困生结对子,组织本校学生与贵州学生书信往来,加强两地之间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马志梅还注重特色打造,把市南区的海洋特色与当地的山地文化有机结合,将市南区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传给当地学校。“让大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学到本事后,再主动回报家乡建设”,这是她支教的初心和真心。
  2019年5月,马志梅主动请缨赴四川支教,在大山的学校里,和志愿者同吃同住,与孩子们促膝谈心,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出谋划策,开展研课、专题讲座、网上教研、资源共享等活动,显著提升支教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理念。疫情期间,她还多次组织和带领老师们,通过线上研讨的形式,与甘肃宕昌、定西的结对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研讨。跨越千山万水,“扶教育之贫”更要“靠教育扶贫”,她时刻牵挂着偏远地区孩子们,通过现场教学、在线教育把新颖的课程传送到大山,如同一根红线系紧着东西山海情,将她和远方的孩子们连接在了一起。
  多年来,长时间的高强度劳碌工作,让马志梅的身体状况一度亮起了红灯,为不耽搁学生正常学习,她仍然坚持带病上课,2次手术均安排在假期进行。“一请假就耽误全班的孩子,我心里过意不去”,2008年,马志梅常因心跳突然加速而无法活动,经医生诊断为室上速,已经严重到需要立刻手术的地步,可她放心不下临近初中毕业的学生,她一边强忍难受一边坚持教学,愣是将初三毕业班学生送进考场,放暑假时才住院做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马志梅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热爱教育的执着追求、淡泊名利的处事态度,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即使不少学生已经毕业20多年了,可仍在春节、教师节、生日时发送祝福,这让她倍感欣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今,已年过半百的马志梅仍干劲十足,她将时代楷模张桂梅作为对标榜样,脚踏实地、全情投入,继续奋斗在教育教学最前沿,为一生所爱的教育事业倾情奉献光和热。
(责任编辑:兰 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