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昌芳 城阳区城阳街道前旺疃社区居民
时间 : 2023-11-14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人物简介
  英昌芳,女,汉族,1974年6月生,山东临沭人,城阳区城阳街道前旺疃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2010年1月9日,英昌芳丈夫乘摩托车回家途中与货车相撞,不省人事。经全力抢救,丈夫虽保住了性命,但却成了失去知觉的植物人。当时,英昌芳36岁,大女儿10岁,小女儿才刚满4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望着床上没有意识的丈夫,英昌芳搂着两个女儿,哭肿了眼睛。经过两天的彻夜不眠后,英昌芳把姐妹俩叫到爸爸的病床前,对她们说:“孩子,爸爸以后就躺在床上了,可至少他还在,你们还有爸爸。从今天起,我会好好照顾爸爸、照顾你们,相信妈妈,只要我们在一起,生活再苦再难,心里也是甜的。”英昌芳的这番话,既是给自己打气,也给姐妹俩树立了面对苦难生活的信心。
  既当儿媳又当儿,侍奉公婆安度晚年。丈夫出事后,英昌芳不仅要照顾丈夫,还要把丈夫的那份孝心也尽到,她时常跟两个女儿说,以后有时间咱们要多去爷爷奶奶家看一看,爸爸对爷爷奶奶尽不到的孝心,咱们娘仨要给补上来。虽然婆婆在世时,婆婆和公公自己做饭没问题,但每当有空,英昌芳都带着两个女儿看望公婆。2015年婆婆病重,看到英昌芳如此悉心照顾儿子,老人安心地闭上了双眼,享年73岁。如今,公公已88岁高龄,由于脑供血不足,经常住院,身体不能站,只能躺、坐,不能离人。兄弟姐妹们轮流排班,都劝英昌芳就不要照顾老人了,但英昌芳认为大家各有难处,坚持要和大家一起照顾,当晚辈的这份力一定要尽到。就这样,一天3顿给公公送饭、吃药,一天来回6趟。就这样,在英昌芳的影响下,两个女儿也有样学样,照顾爸爸和爷爷的孝顺之道深深种在了孩子心里。
  不离不弃无怨言,日夜操劳照顾丈夫。说起照顾丈夫的点点滴滴,英昌芳脸上有苦涩,却没有太多悲怨。每天一日三餐她都要通过针筒和软管,把流食一点点“喂”给丈夫吃;丈夫大小便失禁,一天要多次换洗;每天晚上起夜不断地为他翻身。13年的时间里,英昌芳的枕头边的闹钟换了好几个,可闹铃时间从来没改过。晚上8点到早上6点,每两个小时响一次,为的就是定时提醒自己起来给丈夫翻身。13年来,夜夜如此,她从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英昌芳个子不高,力气却很大,丈夫刚出事时,体重150多斤,每次翻身,她都是一手掰着丈夫的肩膀,一手扶住他的腰,一点一点推,再慢慢地往回倒。虽然吃力,可英昌芳却感觉很踏实。现在丈夫的体重只剩下80多斤了,由于常年卧床,肌肉都已萎缩。虽然英昌芳给丈夫翻身的时候可以省省力气了,可她每次搬动丈夫骨瘦如柴的身体时都心酸不已,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丈夫身体各项指标基本维持在了与过去相当的水平,由于她天天为丈夫擦拭身体,丈夫的身体始终保持干爽洁净。她说,丈夫没出事之前就是个爱干净的人,家里总是收拾的利利索索的,现在自己也要让丈夫干干净净的,哪天要是醒过来了,希望丈夫看到家里还是那么干净。
  既当母亲又当爹,培育二女健康成人。丈夫出事后,英昌芳根本没时间上班,两个女儿又要上学,一家人失去了生活来源。英昌芳只好在家做做加工活,最困难的时候,全家吃了一个月的清水挂面。和同龄的孩子相比,两个女儿的童年没有新奇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可她们却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体会到了最真挚的爱。两个女儿虽年幼但懂事体贴, 在英昌芳的影响下,不仅意志坚强,而且任劳任怨善解人意,面对生活始终能够乐观向上。
  大女儿每年寒暑假都到工厂打工补贴家用,高中毕业后放弃学业,早早参加工作,和母亲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如今大女儿与菏泽的小伙儿成了家,还有了可爱的孩子,考虑到公婆年纪较大,老家还有地需要种,大女儿继承了母亲任劳任怨的品质和孝敬公婆的孝心,不仅自己全职照顾孩子,而且还和爱人一起常回来看望父母和爷爷。
  小女儿从小就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刚出事的那段时间,有些不懂事的孩子还因为小女儿的父亲是植物人而嘲笑欺负她,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英昌芳既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忍气吞声,而是平静地跟家长们诉说了家里的难处,孩子们的不容易,家长们都被英昌芳的事迹感动,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2012年的一天小女儿又因意外摔断手指,急需手术,虽然眼泪在眼眶打转,但却始终没有哭出声,那一刹那,辛酸充斥着英昌芳的心,但看着眼前懂事坚强的女儿,英昌芳咬着牙再一次选择坚强,奔波在医院和家这条不知疲倦的路上,照顾受伤的女儿和丈夫。如今小女儿上了高中,学习了幼教。生活的起伏磨砺了小女儿的心性,不仅在学校很受欢迎,在家里也帮着英昌芳将家庭里里外外处理得非常得体。
  13年来,近5000个日日夜夜对植物人丈夫的的付出和坚持,一个摇摇欲坠的家,虽然在英昌芳身上刻下了辛酸,却未摧垮她的意志,反而让她在苦难的洗礼下越发散发光芒,并把这种品质化成家风。英昌芳十几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丈夫,孝敬公婆,抚育女儿,自立自强的事迹,深得亲友认可、乡邻敬佩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兰 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