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入选第140期“山东好人”的青岛候选人投票!
时间 : 2023-11-10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近日,山东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发布第140期“山东好人”候选人名单,来自青岛的助人为乐好人傅祖聪、见义勇为好人王玉桥、诚实守信好人丰建平、敬业奉献好人王京京、孝老爱亲好人石忠珠入围,快来为他们投票吧!
  投票截止时间:
  11月20日
  投票规则:
  每个IP地址每天限投1次,
  每次限投4个候选人。
  投票方式一: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投票界面
  ▼
  投票步骤:
  第一步:点击“地市”选择“青岛”
  第二步:选择四位喜爱的候选人,点击“加入”
  第三步:点击“提交”
  第四步:点击“提交投票”
  投票方式二: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网站
  在四位喜爱的候选人下方勾选
  点击“提交”

山东好人候选人事迹
助人为乐好人 傅祖聪
  傅祖聪,男,汉族,1963年2月生,山东即墨人,中共党员,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傅家村村民。他是扎根基层的人民教师,爱心播撒三尺讲坛,43年惠泽桃李千千;他是助人为乐的倡导者和践行者,集结17名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助力乡村教育;他是在党37年的老党员,退而不休再“上岗”,红心向党志愿服务再续航。获评青岛市“文明市民”。
  三尺讲坛43年:爱心播洒惠泽桃李千千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1980年任教即墨区移风中学,他业泽教学一线,退休前一年担纲2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双双斩获片区期末联考第一名;他德润三尺讲坛,43年间,怀揣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善良心,呵护孩子们茁壮成长,为其遮风挡雨,撑起一片爱的晴空,获评“即墨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上善若水,静水流深,他对困难学生永不放弃,为孤苦无依的孩子四处奔走、屡施援手,助其完成学业。2003年,一位和老伴儿都70多岁且身患残疾、儿子去世、儿媳离家出走,难以负担孙子学杂费的老人,向傅祖聪求助。他毫无推辞,先是联系孩子所在学校减免费用,又去相关部门帮助办理孤儿证、申请补助。该学生中专毕业后,傅祖聪又积极推荐他应征入伍,其在部队表现优异并入党,退伍后顺利就业成家。“没有傅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一直非常感谢能遇到这么一位良师。”该学生如是说。
  引领大爱扩“善”圈:捐资助学助力乡村教育
  大爱“助人”,点点火花温暖这世界。多年来他始终如一,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助人之困、帮人之需,做助人为乐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发力乡村教育,解眼前难、谋长远计。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他深知读书对于乡村和乡村孩子的意义。2020年,同村一学生考入浙江大学,但家庭拮据望梦难圆。了解情况后,他集结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筹得6000元善款,而联系爱心企业家一对一帮扶的想法则被该学生婉拒,“傅老师,您们能帮我这些我已十分感激,后面的费用我可通过半工半读解决。”孩子的话触动了大家的心,随机帮扶不能长远为继。于是,傅祖聪等17名爱心人士拓展助人为乐大道坦途,就傅家村教育倡导建立了常态公益助学机制,捐资助学帮助困难家庭学生解决后顾之忧,鼓励在校学生奋发图强。
  点亮助人之灯,照亮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温暖着大家。公益助学机制让贫困人家受关爱,让困难学子树信心,截至目前,已资助17名学生,捐赠善款2万余元,其中他个人出资4000元。
  在党言党37年:退而不休续航志愿服务
  老马伏骥志在千里。作为37年党龄的老党员,傅祖聪退休后初心不改续航志愿服务,投身移风店镇文化公益事业,成为活跃在村庄、群众之间的公益带头人。2023年4月,组建青岛市首个农村老党员工作室——“傅祖聪老党员工作室”,打造了“书法室”“文化活动室”“移语化开矛盾调处室”“图书室”“下午四点半学习室”等5个特色活动室和移风中学1个老党员工作延伸平台。
  依托“五室一平台”,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常态化开展书法公益课、文体活动、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织密党群连心网,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度和“家”的温暖。在他的引领下,全镇组建起“夕阳红”“关爱下一代”等100余支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开设了“四点半学校”“夏令营活动”,退休党员干部、学校教师、乡村非遗传承人、“五老”活跃在邻里之间、学生身边,已成为移风店镇一道亮丽风景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以“助人是快乐的”为信念,在一次次转身中践行、引领和推动着;他以善心为笔、爱心为墨,书写着助人为乐的大道人生,燃文明之光、暖世人之心。
见义勇为好人 王玉桥
  王玉桥,男,汉族,1986年11月生,山东青岛人,青岛凯悦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职员。他是面对危险挺身而出,见不义、勇为之的“正义身”;他是直面歹徒无畏无惧、果敢救人的“义勇者”;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平凡人,以英勇行动彰显时代高光。王玉桥获评青岛市“文明市民”。
  见不义、勇为之,飞身救人马扎斗持刀歹徒
  突遇歹徒持刀行凶,挺身而出施以援手。2023年6月26日,下班回家的王玉桥,途经崂山区崂山一中附近,王玉桥像往常一样驾车至海尔桥后将车停下,步行前往其妻子的公司等待她下班,正当他悠闲地走在熟悉的小路上时,突然听到前方有人大喊“杀人啦,杀人啦”,随即他便看到前方40米左右的地方有人倒下。只见歹徒十分凶残,在听到有人出声示警时,竟直接捅了过去。所幸那人侧身躲过一劫,但脸却被划伤。歹徒穷凶极恶地再次向倒地的受害人关键要害捅去,眼见刀尖已经插入身体,危急时刻,王玉桥顺手抄身旁马扎飞奔而去,朝歹徒的头部狠狠砸去。这一下,有力地将歹徒的凶残行动制止住,歹徒的刀掉落在地。此时,王玉桥不顾自身安危与歹徒同时扑向刀的方向。他回忆道:“我当时根本就没想着跑,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他再拿到刀伤害他人!” 王玉桥飞身抢到了刀,而歹徒见状则迅速逃离。
  不后悔、不害怕,淡视己伤坦言救人最重要
  无畏无惧,坦坦然然。警察在接警后立马赶到现场,很快将犯罪嫌疑人抓捕,120急救人员也及时将受伤男子送往医院抢救。在将受害者送上救护车后,王玉桥被通知到派出所配合了解当时情况。问及他当时内心的想法和是否害怕时,王玉桥说:“事后想起来我也不后悔、不害怕,当时歹徒手持尖刀,情绪十分激动。情况万分紧急,我没有多想,先制止他最要紧,不能让他再伤害到其他人。”
  王玉桥的沉着与勇敢,让民警也为之称赞。配合完民警工作后,王玉桥这才发现自己飞身扑抢刀具的右手已然擦伤了一大片,胳膊也因为用力过猛而肿了起来。“这点伤不算什么,能救下人就是万幸”,他淡然地说道。“当时没怎么想,第一念头就是先救人。”
  生与死、抉与择,英勇行为源自平凡人性
  在日常工作中,王玉桥谦虚好学,热爱本职,任劳任怨,在政治上也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上下认可的好员工。其所在的单位经常组织员工参加助人为乐等各种公益活动,带领大家学习先进事迹。如果说迎头痛击歹徒,果敢冷静救人来自日常的潜移默化,那么为了防止歹徒再次袭击,保护证据,王玉桥迅速将刀踢到车下,随即跑到自己车上找到一块干净毛巾,为受害者进行包扎,得知受害者已脱离危险后,王玉桥主动来到医院看望......这诸多细节则又展示了他作为平凡人与生俱来的向上向善的美好人性。当受害者在看到王玉桥熟悉的面孔与身影后,非常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道:“医生跟我说,当时刀已经扎进我身体两公分了,如果你行动再稍微晚点,我这个人就没了,太谢谢你了,我这条命是你救的!”。王玉桥获评“崂山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其所在单位也隆重举办了向他学习的表彰分享会,褒扬其勇斗歹徒飞身救人行为,并颁发了见义勇为奖金。
  王玉桥马扎斗持刀歹徒彰显了勇气和担当。他奋力一砸,砸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飞身救人,绽放出了生命的时代高光。他站在了正义前沿,弘扬了正能量。
诚实守信好人 丰建平
  丰建平,男,汉族,1975年2月生,湖南华容人,中共党员,胶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管理部主任。1993年,丰建平肩负着家乡父老乡亲的深切期望,跨入绿色军营。凭着一腔热爱,退伍后进入检察机关。从检18年来,他兢兢业业,业务精湛求精品;恪守诚信,为人处事见人品;以严谨务实注解敬业奉献,以善作善为诠释检察担当。先后获评“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山东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全省检察机关党建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青岛市“文明市民”等。
  将诚信理念融入自身,永葆军人忠诚本色
  诚信是军人之本。军营12年赋予了他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也把“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理念嵌入了生活肌理。2009年春节刚过,胶州市检察院侦办史上最大的一起贪腐案,但关键人物潜逃。作为退伍军人,丰建平主动请缨参与追逃,与同事先后赴天津、河南等地,与嫌疑人“斗智斗勇”。上万公里的远方,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承诺让他披荆斩棘、坚守一线;通宵达旦的夜晚,是“无诚则无德,无信则事难成”的信念,让他穿越星辰、夜以继日。最终,他以一名军人的果敢和睿智,以一名公仆的诚信和担当兑现诺言,和同事们将6名嫌疑人抓获归案。
  将诚信精神融入事业,言行若一勇挑重担
  退役有担当,诚信践初心。2013年调整工作岗位后的丰建平,将军营里的“大诚信”融入检察工作“小切口”,弘扬劳模精神,勇于担当。文明单位创建、检察开放日、专题片拍摄……无数个院级重大活动中,他的身影时常混合着风尘仆仆和事必躬亲,夹杂着疲惫,深藏着担当。2016年,为迎接全省基层院建设创建现场观摩会,他用半个多月的昼夜颠倒,圆满完成汇报材料起草、宣传图册、展板制作等工作,换来了“全省优秀基层检察院”的殊荣。作为党支部书记,他用一言一行、言行若一的“大诚信”观兑现着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承诺,支部被授予“胶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胶州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将诚信行为融入日常,志愿服务传递爱心
  真正让人民放心的,从来不是“先锋模范”一个标尺;真正让群众信赖的,从来不是无疾而终的短暂行动,是言出必行的坚持不懈,是有始有终的诚信守诺。2019年以来,丰建平连续多年组织支部党员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与敬老院老人们约定经常去看望他们,自费1万余元购买物品慰问老人,“一诺千金”在这一次次的探望与奉献中生动地实践着。同时,丰建平响应全市组织的社区精准扶贫、慰问革命老兵活动,积极帮助贫困老人和革命老兵排忧解难。充分发挥摄影特长,经常为业务部门义务拍摄普法宣传图片,2023年获评“法治日报全国十佳摄影通讯员”。他将诚信行为延伸到日常生活,传递正能量。
  立身诚为本,处事信为基。在平凡的岗位上,丰建平永葆军人本色,用诚信为基石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将小我融入检察事业发展之大我,把“立检为公”的检徽映得更亮,“司法为民”的旗帜衬得更艳。
敬业奉献好人 王京京
  王京京,男,汉族,1988年3月生,山东青岛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处技术主管。“十年磨一剑”,他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专家。他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先后创新攻关课题26项,获国家专利62项,曾获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振超技能大奖、青岛大工匠、青岛市“文明市民”等。
  刻苦学习,一年吃透50本电气专业书籍
  作为一名80后青年职工,2012年6月入职青特集团后,王京京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差甚远。为了熟练掌握设备原理知识,王京京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除了自己购买专业书籍之外,他还办了一张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的临时借阅卡,每天下班后带着白天遇到的问题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一直学到晚上10点图书馆关门。“当天遇到的难题要是得不到解决,我自己就非常难受,睡觉都睡不踏实。”王京京说。为了可以在图书馆多待一会儿,王京京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平时在工作中,王京京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会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不把问题弄明白就不罢休。仅此一年,王京京就自学了50多本与电气专业相关的书籍,弄清了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联锁关系,掌握了工区内全部设备的原理知识和维修技巧。通过不断积累,王京京的专业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为今后他的在专业上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较真攻关,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超百万
  虽然每天与冷冰冰的机器设备打交道,但王京京却没有觉得枯燥,反而乐在其中,对王京京来说攻克难题的过程甚至成为了一种享受。2014年,公司开发300型号桥壳新产品(一种特种汽车零部件),而当时,公司从韩国进口的自动加工线无法满足桥壳新产品的生产加工需要,必须要对韩国自动流水线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程序进行调改。设备是韩国进口的,也只有韩国工程师才能操作,但韩国公司短时间内无法临时抽调工程师来国内。“当时距离新产品批量生产仅剩10天的时间,10天之内必须得将程序调改好,我当时心里有一股劲儿,就觉得不依靠别人我们自己也可以完成。”王京京说。每一台联机设备程序都有几万步,而且程序全由英文编写,这对王京京来说也是个技术以外的巨大挑战,但他没有放弃,那段时间,王京京24小时全身心扑在工作中,他一边从网络上查找、翻译资料,一边调整机器。最终仅用了一个周的时间,便完成了韩国自动流水PLC控制程序的调整与优化工作,顺利实现了新品种桥壳的生产,为公司解决了难题。
  正是凭借这股“较真”的劲儿,王京京先后攻克了集团公司电气设备数据管理平台建立、进口机器人自主维修等技术难题,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130余万元。慢慢地,他也从一名普通的电力维修工,成长为一名年轻的80后电力处技术主管。
  创新赋能,带动职工提出创新议案1000余项
  2020年,青特集团成立了以王京京为领衔人的“王京京工匠创新工作室”。依托这个创新平台,王京京组织带领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创新攻关,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革新,积极协助车间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集智协同、传承技能作用,带动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精益改善提案133项,取得12项技术创新成果、36项先进操作法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带动职工提出创新议案100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1800余万元。
  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迎接新挑战。“干一行,爱一行,把这一行做到极致,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所以我会始终以奔跑者、进取者的姿态,奋斗在路上。”王京京如是说。
孝老爱亲好人 石忠珠
  石忠珠,男,汉族,1959年8月出生,山东青岛人,李沧区兴城路街道汾阳路社区居民。他爱心播撒,给幼弱妻侄一个温暖幸福“家”;他真情守望,19年辛苦付出让残障妻侄自理自立;他从长计议,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亲,助其登高望远问鼎人生。获青岛市“文明市民”“最美家乡人”,央视《秘密大改造》将为其免费家装改造并宣传推介。
  牵肠挂肚爱深深:东察西访抱幼弱妻侄回“家”
  大音希声,大爱有行。2004年初妻侄小亮(化名)出生,作为姑父石忠珠曾去探望过,但孩子满月后就被其父母带离本地。由于小亮(化名)的父亲常年患病,母亲智力残疾,石忠珠对孩子一直放心不下。2004年11月,经多方打听有了妻弟一家的音信,他当即启程前往。
  触目惊心,触景生情。一推开出租屋的门他就惊呆了:简陋的门板房,门窗漏风,又臭又冷,不到1岁的孩子用潮湿被子裹着睡在木床上,由于没及时清理大小便,孩子左小腿后侧至腰部已浮肿发烂......每当回忆起那场面,石忠珠眼中都会泛起泪花:“当时又心疼又气愤,以为孩子已经不行了,赶紧脱下外套包着他往医院跑,检查治疗了一段时间,慢慢缓了过来”。
  此情此境,石忠珠和妻子陈淑美待其康复后毅然把他抱回了家。当时石忠珠只是交运集团一名普通工人,家中有老父亲、上高三的女儿......
  悉心呵护情眷顾:过五关斩六将19年不离不弃
  情深深,雨蒙蒙,孩子在温情中慢慢长大,但石忠珠也渐渐发现他和其他孩子不同,有智力障碍,异常好动、亢奋。“孩子小时候给家人、邻居带来很多困扰,打又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耐心慢慢教育他。”没有幼儿园愿接收孩子,石忠珠就顶住经济压力把他送入私立幼儿园;为上户口,他辗转找到妻弟和弟媳,为他们补办结婚证,替交社会抚养费,孩子终于有了户口,可以上学了。
  情义之路,绵绵延续。2014年他再伸援手,为离婚的妻弟在附近租房、救助,方便孩子每天看望,毕竟这是孩子的亲生父亲;2018年连续陪护脑梗住院的妻弟,负担全部费用,至其离世。妻子罹患宫颈癌、老父亲脑出血......困难接踵而来,但他初心不改,并提前退休以更好的照顾这个家,照顾孩子。家有传承,其女儿待孩子也如亲弟弟一般。
  助力成才见情怀:从长计议育智障孩子成有为青年
  看近忘远,一路向前。孩子不幸又有幸,在石忠珠照顾下,孩子已基本融入社会并自理。担心孩子智力缺陷影响人生,石忠珠格外注重挖掘培养,教育孩子像张海迪那样努力学习,像残奥冠军张小玲那样勇敢拼搏。2016年,石忠珠见孩子擅长跑步,就鼓励加天天陪训,同年孩子入选校足球队,所在球队多次夺冠各大残疾人赛事;2019年,开始参加特奥羽毛球竞赛,赛时赛外、外出集训他都全程陪同,并请专业教练指导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6年的全力培养换来捷报频传,孩子揽获 枚奖牌,2021年,17岁的孩子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一举夺魁斩获羽毛球男子单打金牌。这是对孩子的肯定,更是对石忠珠多年付出的最好回报。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事实无人抚养的智障儿童到身残志坚的有为青年……姑父多年的付出孩子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在他心里,姑父和姑姑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
  天广地阔19载,不是父亲胜似父亲。石忠珠用慈爱之心救抚孩子,用动容之爱照亮孩子人生,用至真之情护佑残障妻侄成长成才。深沉的“父”爱,浑厚如磬石,音律似洪钟,绝美媲玉珠,这是一个完美的双向奔赴。
(责任编辑:兰 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