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插上"文旅"翅膀 平度"空心村"变身特色经济村
时间 : 2020-04-20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4月17日,在山东平度凤台街道何家楼村的平度陶艺博物馆,一位家长正带着孩子在此体现制陶之乐。从如何选土到如何揉泥、拉坯,短短几分钟,小朋友已学得有模有样。

  “像我们小时候还有机会玩泥巴,但我们的孩子平时接触不到这些,通过做土陶手工,小家伙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接触自然,以后会经常带孩子来玩。”来自市南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不止一次带孩子来体验制作土陶。

烧窑师傅张茂林正在制作土陶。

  凤台街道何家楼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土陶制作村,村里不仅保存着较完整的古柴窑,还保留下了传统的土陶制作技艺。据烧窑师傅张茂林介绍,何家楼村的手工制陶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目前这项技艺已被列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家楼村共有居民224户、736人,这些年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从事传统手工艺生产的人越来越少。为了让土陶文化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源头活水,何家楼村筹资资金,实施沿街环境整治、道路拓宽、路灯改造、老屋修缮、土陶展示厅等项目建设。同时还增加了亲子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借助非遗体验,使村子的发展插上“文旅”的翅膀,推动村民增收、村庄振兴。

  创建平度市陶艺博物馆之后,何家楼村的传统手工业更是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也使得土陶的价值越来越高,许多年轻人也陆续加入到传统手工制作行列。

平度陶艺博物馆中展出的陶艺作品。

  据平度市陶艺博物馆馆长张永伟介绍,平度陶艺博物馆年接待各地参观游客近2万人,其中学生1.2万多,平时来体验土陶制作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如此,一方面让游客体验到土陶文化,另一方面也带起了土陶制作、销售、旅游一条龙经济,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何家楼村也借助土陶文化的创新发展,从一个“空心村”变成了实心村、特色村。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土陶工艺开发新的文创产品,让土陶这项手工艺能够永远流传下去。”张永伟说。(青岛日报 记者 马英歌 通讯员 宗绪昌)

(责任编辑:孙 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