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区:探索文明实践"城阳路径" 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
时间 : 2020-05-04   来源 : 青岛文明网

  一场战“疫”,考验了青岛市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色”。

  战“疫”打响以来,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的青岛市城阳区,充分发挥统筹高效、覆盖全面的优势,将实践阵地作为阻击疫情、联防联控的主战场,将志愿服务作为阻击疫情、战胜疫情的生力军,通过文明实践“讲帮评育”四结合,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

  这期间,全区街道文明实践所、社区文明实践站组织实施“大喇叭响起来、宣传车跑起来、小快板打起来、电子屏幕滚动起来、公益短信推送起来”实践活动,打通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6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39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机关党员志愿者、平安网格志愿者、民兵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3.4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巷尾、走进小区社区,化身群防群治的生力军、突击队、救援队,志愿者多跑腿、群众少出门,汇聚起志愿战“疫”的磅礴力量;系列“城阳故事·众志成城”报道生动讲述着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城阳力量。

城阳区建成涵盖指挥中心、服务中心、孵化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五位一体”的一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为城阳区志愿服务广场启用。

  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群威群胆,战斗力凝聚的背后,显示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涵养下的阳光治理效能。

改造建设了山东省第一家以“倡树文明新风,爱洒阳光城阳”为主题的城阳区新时代结婚礼堂,目前已为93对新人举办了新时代婚礼,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新市民的欢迎。

  2017年以来,城阳区笃定“阳光”方向,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紧抓新时代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维、丰富发展路径,以“阳光城阳”建设为基础,找到了一条符合城阳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益探索,交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城阳答卷”。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激发共建共治共享内生动力,助推城市基层治理,城市尤其是城区社区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城阳探索与路径生成,是这份答卷中的重要一笔。

  互帮互学互助,共建共治共享

  广泛培育公共精神,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力

  城市商住小区居民之间的距离感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如何聚焦市民需求,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推手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是难点是痛点。

  城阳区城阳街道昌德居社区居委会,下辖汇豪景苑、水悦城、赫府二期等10个商住小区。熟悉城阳这座城市的人会发现,这10个商住小区全部位于城阳主城区正阳路沿线两侧,高楼耸立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繁华。“战时发力,疫情防控以来,我们在区、街道的指导下,以片区为主战场,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群防群控管理。关键时刻伸把手、搭把手,各级各领域阵地资源联动转化为防疫资源,居民配合度强,志愿服务主动参与度高,而这有赖于长期以来开展的系列文化惠民及七帮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拉近了城市邻里情感,凝聚了党心民心。”昌德居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基层文明实践站,便民利民、出门可就。城阳区建立了全国首家蔬菜专业市场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新兴青年群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海上文明实践站等特色实践站,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街道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段时间来,城阳区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一三五七”的工作思路,在盘活激活、统筹融合、延伸共享阵地资源上下功夫,建设区级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功能健全、整体融合,形成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服务群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街道文明实践所,实现条块联动、优势互补,将党建文化、科技普法、综合治理、便民服务纳入文明实践活动内容,扩大文明实践工作的覆盖面和凝聚力;基层文明实践站,实现便民利民、出门可就,将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向园区楼宇、企业孵化中心延伸,向56万新市民延伸,向90条公交线路延伸,向17处广场、72个口袋公园延伸。

  截至目前,城阳区已打造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27个社区、71个学校、企事业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了“名称标识统一、功能职责明确、运行使用高效”的区中心、街道实践所、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和阵地架构建设,开展互帮互学互助“讲帮评乐庆”文明实践活动2万多场,参与实践活动200万余人次,广泛培育并凝结群众关怀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态度的公共精神,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力。

  倾听心声诉求,解决关键小事

  以精细化群众工作为着力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及工作落实中,应以精细化群众工作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要不以事小而不为,始终关切事关群众利益的“关键小事”,将群众声音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冲锋令”,以“微服务”满足群众的“微心愿”。

城阳区形成了区中心、街道实践所、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和阵地架构建设。

  “我是小区业主,但更是一名有着10多年党龄的党员。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何地,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奉献在社区,服务双岗位。”今年57岁的乔正海,是万科魅力之城小区的党员中心户代表,小区文明实践党员志愿服务团队的一员。魅力之城小区落成于10多年前,初期以中青年业主为主,随着居住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活动中心的需求越发强烈。为此,小区依托文明实践党员志愿服务队搭建的红色管家议事平台,小区物业和相关部门面对面协商,乔正海等党员志愿者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协同落地居民的多元诉求,文化活动入驻,文艺志愿者贴近服务。

  社区小区是城市的细胞,其有效治理是城市保持稳定、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区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日益复杂,任务日益繁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关键在于发动和建设志愿者队伍,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

  2017年以来,“阳光城阳”建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又为“阳光城阳”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在彰显“阳光城阳”温暖特质,关注解决老、弱、病、残等群体实际困难、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城阳区通过统筹各方力量、完善褒奖激励,鼓励基层与志愿服务力量合理对接,探索基层多元共治模式,广大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了“阳光城阳”建设的阳光使者和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截至目前,城阳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共有三级宣讲巡访团、党员干部、先模人物、阳光使者、健康卫士、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协会、萤火之光志愿联盟、“志愿楼长”等8支分队和660支特色小队、9万余名志愿者,打造了一支全域参与、专兼结合的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形成了“全民志愿·阳光城阳”品牌影响力。

  同时,制定下发了《城阳区社会组织扶持发展管理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补贴等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作为基础治理的有效补充。各街道实践所、社区实践站通过组织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先进人物、退役军人等社会力量,让群众去做群众工作,人人争当志愿者,打造一支又一支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让文明实践志愿者成为基层治理的监督者、小区资源的整合者、公益服务的引导者、小区文化的培育者、社区服务的提供者等职能,让问题发现在基层,困难解决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

  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解民忧

  探索志愿服务“滴滴打车”模式,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生命力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最集中、矛盾问题最复杂,同时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最彰显。只有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城阳区将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向园区楼宇、企业孵化中心延伸,向56万新市民延伸,向90条公交线路延伸。

  城阳村社区,是城阳区人口规模最大的社区,户籍人口11150人、1100余名职工、7650名业户,他们是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主力军,更是文明实践的生力军。目前,城阳村社区实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23处,文化及志愿服务队伍近2000人,在定期开展千人居民运动会、千人包粽子大赛、千人庆“七一”合唱比赛、千人军警民共建文艺联欢晚会及千人健身广场舞大赛等“五大千人”文体活动,覆盖全体居民、职工与业户的同时,广泛运用结合网络、微信、客户端、瑞阳心语线上服务等平台,凝心聚力,万众皆媒,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实践界限,并打造全国首家蔬菜专业市场24小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共享精准、便捷、周到的特色服务。

  城阳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证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文明实践活动,只有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解民忧,才有生命力。一段时间来,城阳区通过搭建活动平台,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围绕帮老、帮困、帮病、帮残、帮教、帮事、帮心志愿服务“七帮”项目,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激活街道、社区社会治理细胞,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强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截至目前,围绕“帮困”项目,已发动文明单位与莱西市日庄镇、马连庄镇10个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提供帮扶资金和各类生活物资,实现了真帮扶、见实效。组织1437名志愿者长期结对帮扶1437户困难家庭,助力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帮事”项目,积极发挥社区“志愿楼长”作用,助力社会治理,棘洪滩街道组建基层“和事佬”志愿调解队伍和“张菽娟”调解室,登门讲解政策,化解矛盾。围绕“帮病”项目,创建“向日葵”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向日葵志愿者达600多人,定期上门就诊、就医,解决了病患家庭的实际困难。围绕“帮老”项目,针对6000多名孤寡老人、贫困老人、空巢老人,发动志愿者广泛开展陪伴过节、拉呱聊天、健康义诊、打扫卫生、义务理发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帮心”项目,充分发挥专业和社会志愿团队作用,组织建立瑞阳心语文明实践站,面向社区居民、企业职工、中小学生等开展“阳光心灵”免费心理健康服务600余场次。

  同时,城阳区做好“两个中心”融合互通,把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线上的文明实践中心,把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线下的融媒体中心,探索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城阳样板”。在这一过程中,依托融媒体技术对文明实践站建设和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进行量化打分,完善文明积分网络平台,提高志愿者的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吸引更多市民参加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文明实践线上平台,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滴滴打车”模式,形成“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积分奖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等问题,实现基层需求点单化、志愿项目菜单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化。

城阳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辖8支分队和660支特色小队、9万余名志愿者。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和价值。

  城阳区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区之一,将继续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抓手,以服务群众需求、加强基层治理为着力点,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探索形成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城阳路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半岛都市报 记者 高勇男 通讯员 王升)

(责任编辑:孙 瑶瑶)